门口始终保持排长队的状态,年轻一代消费者慕名而来主动拍照发朋友圈,形成自传播……这两年涌现出的“网红”餐饮店,往往让人艳羡。
但我们也发现,不少被捧上天的品牌开店,刚过试营业口碑就迅速下滑,没能持续发力。这是为什么?以上海新天地的一家咖啡馆为例,我们来看一下。
位于上海新天地的kuma cafe,试运营期间门口不论工作日与否,都大量聚集了等候的人群,大有成为魔都“网红店”的趋势。
不过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说,“试过一次后发现总体性价比略低,排队不值当,就算是拔过草了。”
综合到访者的吐槽,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越Instagramable的东西
其实越容易腻
▼
对于kuma cafe熊本熊咖啡的消费者来说,对于进店的理由还是Instagramable那套(可以拍照发朋友圈),没有真正的“经典款”烘焙产品,虽然觉得最近很“网红”很想去吃,但是却不会经常想去。
与此同时,作为Instagramable的基石:装修,似乎也经不起细究,“比起大概两公里之隔的淮海路Line呢,Kuma家算装修比较不怎么走心的。面积比较小,二楼桌椅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排队人群流动很慢。门口骑自行车的部长很可爱,可以拍照留念,底座不是很稳。”
并没有什么独创的新品
甚至“味道勉强凑合”
▼
“讲真除了造型,味道没什么特别之处。小伙伴觉得蜜豆焦糖布丁最好吃,不过对我来说,吃完可以换个新碗带走,才是这款布丁的真正价值。”
事实上,相比对拿下了熊本熊的授权引进装修,产品的研发才应该成为kuma cafe的竞争力,需要其发挥真正价值。而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并不应该是“碗”,而应该是“美味”和“品质。”
比起门店的选址
更该关注产品和服务品质
▼
从目前的留言看,没有感知到kuma cafe相比同类型的line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一楼就一个玻璃柜,外加一些买回去也无用武之地的周边,还有一些连比例都失调的玩偶,国产价格惊人没有什么设计的周边,驻足了2mins就买了瓶水不想多呆了,整体非常之粗糙……想到台北的kumamon cafe,两个都半斤八两,失望啊失望。”
不要经常断货
▼
对于一家新店来说,维护客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当kuma cafe没有货,门店的服务人员应当怎么答复呢?“部长温泉的那款5寸小蛋糕,这几天都断货。”
如果门市人员丢下这样一句话,就让顾客回去了,门店辛辛苦苦所建立起来的客户忠诚度和依赖关系都化为泡影。“如果我们想吃的都没有,那还浪费时间排什么队?最后只好点了巧克力蛋糕、提拉米苏和热咖啡。蛋糕很小,咖啡很一般,只给两分不能再高”,有慕名而来却抱憾而去的食客这样总结。
综合看下来,kuma的当务之急,可能需要重整店内产品品质和顾客体验。看过那么多一阵风流行的网红餐厅之后,让内容真正大于形式,可能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