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时候爸妈常对我说“一切以真理为标准”,所以我们家常常有争论,不论谁说的什么话都有可能被任何人挑战,这样的挑战充满了脑力激荡、乐趣、思辨和偶尔的不舒服。
不舒服很快就可以过去,因为我作为家中最小的那个,有这样和父母姐姐一样的发言权,总感觉已经倍受重视了。
从小在如此没有“长幼尊卑”的环境下成长的我,步入社会后屡屡受挫,我认为的真理常常不是真理,即便是也无法坚持。我变得越来越压抑,终于有一天脱离了讲究无条件服从秩序尊严的地方,变身了只有着相对自由的小鸟。
后来终于又有一天,有朋友在听到我不小心透露出来的成长环境后说“那就是看谁口才好啊”,让我忽然一惊,不是真理嘛?怎么变成是口才了呢?而引发了我的反思。辩才之下的真理,的确是有这样的可能性,我们常常不能了解事物的全部,而仅仅凭自己的所见、所看和带有极大局限的认知来判断问题,真的可能有失偏驳。
慢慢地我发现了父母给我自由,甚至自由背后的“宠爱”,宠爱本来就是相对的,正因为我有了相对宽松的自由而让我有了目前在某些方面乐观积极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不服管束”的特质,它们给我带来了不同的快乐和悲伤。
不过我依然感激爸妈的“一切以真理为标准”,它的长期渗透让我相信了“真、善、美”,敢于对抗压力,坚持做自己,并且成为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