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盲目地去爱,有时候反而会对你爱的对象造成一种伤害。那么,什么是智慧?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聪明,它不是一种情绪化的冲动,它是一种从诸多表象中洞察事物本质的本体智慧。
我相信,专门著文来抨击的某些评论家们,对社会、国家、人民也有着一种刻骨的爱,他们的抨击就是他们爱的表现。我理解他们,但我不认可他们的观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物、某个特定的国家、某个特定的民族、某个特定的区域。当你用这样一种有局限的爱,来面对整个世界时,你就很难看清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背后的规律,也很难分辨什么才对你爱的对象真正有益。
为什么我们要局限自己的爱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份爱遍及整个人类和宇宙呢?我举个例子,我们一定希望自己到国外旅游时,能得到当地人的尊重和善待,也希望自己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当地人的帮助,就是说,我们期望自己爱着的这个群体之外的人,也爱我们。假如我们期待这样的一份爱,为什么我们自己却不能这样地去爱呢?如果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愿主动去爱,又能从谁那里获得这样的一种爱呢?
我相信,认为被动的屠杀值得歌颂的那些评论家们,心中也有更大的爱,也有他们坚守的良知,但问题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屠杀的歌颂、对暴行的维护,恰恰违背了这样的一种爱与良知。
爱与良知,是人类天性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不能一方面向往它们,一方面又在行为中拒绝它们。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自我完善的载体,人生是灵魂修炼的道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借以检验、调整心灵状态的道具,它们会告诉你:遇到顺境时,你会不会得意忘形?遇到困境甚至苦难时,你会不会伤心欲绝?遇到不平时,你会不会恼羞成怒?遇到利益冲突时,你会不会损人利己?遇到诱惑时,你会不会不能自拔?人生的一切,都在训练着你的心性,都在验证着你是真的实现了心灵的自主、真的改变了自己,还是用一种知识填充了自己的信息库。经过生活的历练,你的心才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定。
假设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的价值是零,随着他的成长,这个数值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他对世界有贡献,他的价值就是正数;如果他的贡献等于他的消耗,他的价值就是零;如果他给世界带来了罪恶和灾难,他的价值就是负数。如果你的价值是正数,对世界来说,你就是一个有益的存在;如果你的价值是零,对世界来说,你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如果你的价值是负数,对世界来说,你就不如不要存在。所以,你用什么样的行为,填充从生到死的这段时空,决定了你的生命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一定要明白,世界不在乎我们的肉体本身,它在乎的,仅仅是我们创造的价值。
因此,中国哲人认为人类有“三不朽”:第一,立功,建立不朽的功勋;第二,立德,完善自己的人格,为世界提供一个升华自己的案例;第三,立言,让那些承载了你的胸怀、境界、智慧的话语,像火把一样照亮世界。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活,像苍蝇飞过虚空一样,留不下任何东西,就要为世界创造一种真正的价值,让这个世界因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但是,你不能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你要关注这个世界,真正地做一些你该做的事。如果你关注这个世界,对世界有着很多美好的祝愿,但你既不做事,也不说话,你的关注就没有任何意义,你的祝愿也没有任何意义。哪怕你的境界再高,闭上眼睛不看这个世界,你就是一个善于幻想的瞎子;塞上耳朵不听所有声音,你就是一个善于幻想的聋子;一句话都不说,你就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