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太升说高进的歌“好土啊”,那“土”和“不土”的标准是什么?

周六晚上,蓝台音乐综艺节目《天赐的声音》发生了火药味很足的一幕——高进和动力火车唱完《雨蝶》这首老歌,乐评人丁太升马上就喷射出一句特别刺耳的话:

“高进的声音一出来,(我)就觉得,哇哦,好土啊。”

这种带着严重偏见和情绪的评论,显得非常业余,完全不像一个专业的乐评人。如果你坐在那儿是以“专业乐评人”的身份说话,那么,这样的评价就是业余的,不用你说,任何一个普通的观众都能说这样的话,无外乎就是说“感觉”嘛。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乐评人,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无论你说好还是坏,你得说出个一二三来。

人家刚唱完,你就说“他的声音一出来,我就觉得好土”,还带一个感叹“哇哦”,这不是偏见是什么?声音这个东西都还可以分出土洋来?你可以说高进写的歌、唱的歌土,但在那个情境里,你就得就事论事,不要觉得他的歌土,你就觉得他唱什么都土,同样动力火车一起唱的,你怎么不说动力火车土呢?同台的明星们在没有什么改编的情况下翻唱过很多大流行的歌,你怎么不说土呢?

听丁太升说完,高进就开始反驳了,于是他们俩就开始了以下的对话。

高:老师,那我反问你一句,那什么样的音乐是洋气的,什么样的音乐是土的,您给我一个标准。

丁:如果把王力宏的音乐和《一人我饮酒醉》做一个对比的话,其实即便没有学过音乐,大家也能知道这里边的音乐,哪个是土的哪个是音乐性更高的。

高:这个世界什么音乐都有,王力宏老师生活在洛杉矶,生活在美国,我从小生活在东北农村,我想问一下,如果没有学过音乐,如果从小生活在那个地方,是不是没有资格做音乐?如果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是不是不能写歌?

先说一下丁太升的“标准”吧,这个标准是不能称之为标准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学过音乐,他未必能知道王力宏的歌和《一人我饮酒醉》哪个音乐性更高。

就像你没学过画画,给你一张民间匠人的画和一张吴冠中的画,你可能就会觉得民间匠人画的老虎或者素描更像、更好;如果你没有学过书法,你可能就会觉得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小楷比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更好——这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我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去帮一个收藏古典家具的老板写稿,那时候我对古典家具一无所知,一进门我就看中了那个雕龙画凤的柜子,老板说如果你喜欢可以送给你,反而旁边一张“平平无奇”的八仙桌,价值200多万,我还说白送我我都不要。

丁太升的这个标准是站不住脚的,很多老百姓就是觉得《一人我饮酒醉》更好听,就像20年前我奶奶听到流行歌曲都还破口大骂,说唱的什么鬼,还不如办丧事的时候唱的孝歌好听。

当然,高进的反驳也显得很无力,甚至都跑偏了,你是因为丁太升说你土而不服气的,你要反驳他,你就要证明你的歌不土,说半天你还是承认了自己土,但表达了一种,“是,我是土,但求求你宽容我一下好吗”的态度——没必要,这么说你还不如直接骂丁太升耳朵聋呢。

当然,他们俩的撕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土、什么是洋气,什么是俗、什么是雅,这两个看起来对立的描述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土和洋的标准分别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标准——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一直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事实上,区别是一定有的,标准也是一定有的,只是说,它有很多不同的判断标准,如果连标准都没有,那还发展啥、那还研究啥,那就乱写、乱画、乱唱、乱拍呗,反正又没有标准。

所以,说没有标准,只看个人喜好,对于普通人而言,那是很消极、逃避的做法;对于专家而言,那是很不负责的表现。

区别是什么呢?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标准一般有4个:

第一,土就是本土,洋就是外国

土和洋这一对反义词,就是一对非常糟糕的词,当然,因为它们诞生于非常糟糕的背景——相信在将来的某个时代以后,这种语义就会消失。

土和洋的产生,是因为大清没落,外族入侵。谁强谁有理嘛,于是洋枪、洋炮、洋马儿、洋火、洋大人,成了先进的代名词——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们确实更先进。

整个中华民族在落后以后,全民自卑就成了一种特别普遍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改观。所以有些精明的商人,他们就玩起了“出口转内销”的模式,本来是本土的东西,但国民不认啊,拿出海去,镀个金,表明是受到外国人认可的,然后再转回来,似乎就高端大气上档次了许多——“外国人都认可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认可呢?”

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导致了一系列的荒谬现象,比如一个外国人,男的,只要他长着白皮肤黄头发,他似乎就很容易在中国泡到妞,在四五线城市这种现象更普遍;一个女的,只要她黄头发白皮肤,中国的男人娶到她,就会炫耀,觉得是种无上的荣耀。

可是在几百年前,古人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大家看到黄头发绿眼睛的人,更多是觉得怪异,没人觉得他们高级,女人更不会想着要嫁给他们。

所以,从民族心理层面说,在很多人眼里,土就是代表本土,洋就代表外国,用这个标准——你来自洛杉矶你就高级,你来自象牙山你就低级——这种标准就让它停止吧。

第二,土代表大众,洋代表小众

就像有些人,他们本来很喜欢某个小众的歌手,但是后来某天,这个歌手突然火了,他就不乐意、就脱粉了,因为大家喜欢,他就觉得自己的品位不再高级了。

本来歌手还是那个歌手、歌还是那首歌,只是因为它被更多人听到了,你就觉得掉价了?歌手也很郁闷——我特么到底是做错了什么?

你去听很多小众的歌,评论区总会有很多类似的评论,“希望你不要火”“如果你某天火了,我就脱粉”……

就像很多奢侈品,它是真的成本很高吗?它是真的不能扩大生产、降低价格、卖给大众吗?当然不是,它挣的就是那个人们认为高级、代表身份的钱,你降价了,人家还怎么表明他的身份?

从这个角度讲,所谓“时尚是一个轮回”就可以解释了,以前,很少人穿喇叭裤,所以他们时尚,后来大家都穿喇叭裤了,人们就觉得土了。等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喇叭裤好像真的很土、不再穿了,过一段时间以后,有人又重新穿了起来,于是喇叭裤、阔腿裤又会重新流行起来。

关于大众和小众的事,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所谓高雅,就是和人民群众作对。

第三,土就是穷,洋就是有钱

就像第一条里说的,我们整个国家、民族,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都自卑,都觉得自己土,觉得欧美洋气,本质原因,就是穷。

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就像以前只有比较有钱有地位的人才穿西装,所以大家都梦寐以求要穿西装,甚至还演化出一种非常变态的想法,上个班、开个会啥的都要穿西装——西装是正装,不穿不正式,正式的场合都要穿西装。

但现在谁都穿得起了,尤其是西装成了很多普通职业的职业装以后,人们开始觉得穿西装土了,甚至还有人害怕穿西装。以此类推,你都不用觉得夸张,要是以后所谓上流男人都开始穿裙子了,那么男人穿裙子就会成为新的时尚。

我前段时间跟我朋友聊天,聊各地方言,他就说什么西北那些方言很难听,说是一听他们说话就感觉带着黄土的味道……黄土还有味道?我就说——假如中国的都城在西北、中国的经济中心在西北,那么,人们一定会觉得西北的方言好听极了,就像以前很多歌手唱歌不好好吐字,非得要扯着嘴巴说话,我甚至还在以前的《好声音》里听汪峰说英语唱歌更好听……原因就是以前港台音乐产业发达,本质就是他们更有钱而已。现在谁要是再扯着嘴巴唱歌、把“他”唱成“差”,大家都会觉得他有毛病、很落伍。

以此类推,假如全世界就是黑人最有钱、所有的领域都是黑人最厉害,你不用怀疑,全世界一定以黑为美,就像现在或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国人觉得欧美人高鼻梁、深眼睛就是美一样。

第四,直接就是土,委婉就是洋

这点比较特殊,这是中国特有的委婉文化。就像以前很多歌写得很直接,一些专业人士就会觉得很土,他们认为要拐弯抹角的表达才是艺术。

比如“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人们就会觉得土,但其实,英文歌基本都是这个样子、甚至比这个还直接甚至露骨,人们却觉得洋气——这可以参考第一条。

以上四点,都是无数的人经常用来评判土或者洋的方式,当然,这些方式都不能作为真正的标准,更多是偏见。

什么才是更理性客观的标准呢?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创新。

判断有没有创新,又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三个视角。

两个维度,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容。

形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固定的,形式创新很难。比如,律诗、词,这是形式,你的律诗写得再好,但是这个东西在几百年内写的人太多了,你的内容写得再好,但形式太陈旧了,你写的那玩意儿就土了。

当诗的形式没落以后,新的形式“词”就出现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词的这种形式也没落了。在这个形式没落以后,你还用这个形式来搞创造,那么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就像摇滚,摇滚是一种音乐形式,时间久了,大家在形式上都听腻了,你内容再好,也难在火起来。

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第二个周杰伦这种引领潮流的人出现,就是因为形式创新太难了——这个东西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当形式基本上是固定的情况下,我们判断是不是土的标准,更多讲的是内容。拿歌曲来讲,构成歌曲最主要的内容是旋律、节奏、编曲这些音乐层面的东西,以及歌词。

有些歌,它那个旋律,你一听,就感觉这类似的旋律已经出现得很多很多了,所以它就土;它那个歌词,你一听,感觉很多很多人都是这么写的,它就土了,比如什么“忧伤”“远方”“寂寞”这类似的词,实在是太多了。但如果现在只有很少的人写忧伤、远方、寂寞这些词,那么他们就是很洋气的。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专业素养不一样,所以即便是把“是否具有创新性”作为标准,每个人的标准还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讲到前面说的三个视角了。

三个视角分别是:大众视角、专家视角、个人视角。

拿听歌来讲,大众基本上都听过一些歌,但又不是很多。大众内部也是分裂的,有些人听得稍微多一些,有些人听得稍微少一些。有些人的各种音乐素养要稍微丰富一些,有些人的素养又稍微薄弱一些,但基本上会有比较大的一致性。就像现在,有钱人是少数,赤贫的人也是少数,大部分人就不穷不富。如果大家都没钱,自行车就会流行;大家稍微好了一些,小汽车就是流行。

专家——我说真正的专家哈,专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他听过无数的歌,熟悉创作规律,就像我们正常人读书没那么多,但好歹也读过一些,所以大家都经常会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书——你就看过那么几本,你就容易觉得你看到的就是最好的。但专家不一样,专家看得太多了,你觉得精彩的,人家可能看过几百本类似的,所以就“什么才是好的内容”这个问题,专家和大众之间,就容易有分歧。

比如,有人觉得郭敬明写得好,有人觉得韩寒写得好,有人觉得金庸写得好——但他们都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都是阅书无数的人,金庸韩寒们写的,叫“通俗文学”——这些套路,很多人都写过了,它缺乏创新性、它还是不够特别。

除了大众视角和专家视角,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就是个人视角,这个区别就很大。假如我听歌无数,那大部分的歌我都觉得不新鲜,越不新鲜的我越觉得土,但如果我很少听歌,我听一个“怎么也飞不出花花的世界、原来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我就会觉得很新鲜,这首歌对于我而言,就一点都不土。

所以不要轻易跟任何一个人讨论审美或者艺术,比如你听歌无数,他听歌很少,你听得很多,哪些好、哪些不好,你大概会有一定的判断,但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没听过,那他很容易就会觉得某某最好,比如有些人只听欧美流行,他就觉得欧美流行最高端,加上前面讲的四种判断标准,他就更觉得自己无比优越,而有些人只听高进、小沈阳们,他就觉得高进和小沈阳是最好的。

从这个角度讲,不要随便跟谁讨论审美,你要讨论,就得大概知道对方在这方面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要不然最后都会变成互相鄙视。

总结一下:一首歌土不土,判断它好坏的前提,就是形式上、内容上它是否有创新、是否新鲜,但每个人的知识面不同,歌对于具体每个人的新鲜度不同,所以它是土还是洋,标准不一。从行业发展、个人发展的角度讲,标准应该看专家的标准;从大众接受程度,那就看大众的标准;如果你自己自娱自乐,那么就参考自己的标准。

如果把是否具有创新性作为判断一个作品好坏的前提,那么,它的标准应该由专家制定。但是,专家一定要是真正的专家,而且在评判的时候要打破个人喜好、偏见,也要给出客观、冷静、专业的理由。

当然了,希望老百姓对专家不要有偏见,专家也要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不要对老百姓抱有偏见,因为这两个群体在讨论好坏的时候,很可能聊的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比如一盘菜,老百姓觉得好,就是看它好不好吃、吃起来感觉怎么样,但专家可能要从医学、营养学、生理学等等各个角度去评判。

(就像一个电影,它是否获得权威大奖,跟它是否有高票房,不是同一件事,当然,他们可能会重叠,但这两个标准依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东西。一个电影得奖,不代表它能卖座,同样,一个电影卖座,不代表它就是艺术水准高。歌也这样,大家都喜欢,未必它就是艺术性高的,专家们都觉得好,它未必能被大众接受。)

写了5000多字,最终还是想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尽可能接纳不同的观点,甚至能接纳相对立的观点。你越偏执、越总是言“最”,可能表明你越浅薄、越狭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5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0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24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9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1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4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33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0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31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3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60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7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412『今日话题』迄今为止,除父母外,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迄今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的形象导师。她...
    Miss乔_阅读 218评论 8 5
  • 旅行真的很喜欢拍照。但是有时候会带给别人困扰。就像别人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去拍你,感觉好像动物园的动物一样没有收到尊...
    默然喜乐阅读 328评论 0 0
  • 都是一个人的缘故吧 两个人都坐在了角落 你瞥见的是一个吃油条的老头 对面的椅子上放着一个手提袋 你能看到他嚼的很慢...
    马钱子阅读 196评论 0 0
  • 记得第一份工作,每天六点的下班时间总是不能及时走,而我当时还有点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多努力,多拼搏,每天...
    碎碎念的又又阅读 51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