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册名为《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小学教材火了。这本教材毫不避讳的向小读者们解释了父母回答不了的问题:“我是怎么生出来的?”教材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描述了男女性别差异,对男女生殖器官也直接使用了阴道、阴茎等医学用语。
教材内容一公布,首先是舆论齐刷刷地批判,对教材内容并不认可,称教材内容“敏感”、“尺度大”,看着辣眼睛,听着辣耳朵。而且教材面对的是二年级小孩子,这么早让孩子接受性教育真的好吗?
很有道理,小学生的课本嘛,用得着这么露骨?这种不可描述的事就是成人看了也很难不脸红。
接着,教材编写者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发微博解释,认为性知识应和其它科学知识一样,被自然、准确地传递给儿童,让儿童感觉到认识生殖器官跟认识身体的其它器官一样,而且只有准确认识,才懂得保护。事实上,孩子在性健康教育课上能自然、大方地说出生殖器官的科学名称,而且年龄越小越自然。
也很有道理,小孩子嘛,他们懂什么叫男女不可描述之事,在他们眼中的男女之别,估计只有头发长短和撒尿姿势不同而已。
自此之后,舆论转了方向,对教材的批判转为了力挺,力挺的理由集中在三点。
第一点是批判守旧。就教材本身来说,它严重颠覆了中国人的传统。性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公开谈论过,更不要说专门设为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性的事情都是要回避的,始终秉承的是:听不得、看不得、说不得。尤其是对小孩子讲性,这可是千古以来中国从未有过之事。改革开放以来,虽说有所好转,但思想上仍然认为性是污秽的,是不能说的。因此,反对者并不是反对教材,而是反对改革,阻挠进步。
第二点是对标先进。欧美发达国家的性教育课本早在三四十年前已经开始,我们隔壁的日本每年都有性开放日,专门上街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而我国性教育起步本身就晚,教材还遮遮掩掩,教师又羞羞答答,有些学校甚至私自取消性教育课,就连生物学中的人体章节也跳过不讲。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性教育课本,我们这套教材才达到了国际水平。
第三点是情势所迫。近几年校园老师、校长对学生们的性侵犯层出不穷,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学生对性知识几乎不懂,甚至害怕家长得知。有孩子甚至认为性侵是老师对自己的关怀。青年人的人流手术更是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孩子的性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摒弃隐晦的教育方式,而是用用最直接的方式告知孩子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伴随着阻力,对新事物有着天然的防范心理是人的本能。历史上,新生事物被人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这是挑战千年来的传统。但这次性教育教材似乎十分顺利,仅仅遭遇一天的抵制,还是因为微博作者断章取义。
之后,支持使用新教材的声音马上占据主阵地,每天都有批判中国式家长与中国式教育的,在知乎上一问题“如何看待一位妈妈声称学校发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回答者1300余人,获数万人赞同,全部在批判这位妈妈,有些答主甚至认为谁要是反对新教材就是天理不容。
我对小学进行性教育也持支持态度,我也对自己是捡回来的这样的话十分厌恶,也对受性侵的孩子深表同情,但我反对这种迅速大面积普及的模式和强力支持的呼声。中国长期的性压制就像一根被压紧的弹簧,这时候突然有了机会释放,这才爆发出了这么多人对一套小学性教育课本鸣冤叫屈,一致支持。教材改革当然是需要的,但绝不可能毫无缺点。就事论事是讨论出可行结果的前提,可大家讨论教材的焦点早已不是内容是否适合孩子,而是教材的尺度大不大。可是,尺度大小与适不适合孩子并无直接关系。即使证明了教材尺度不大,反对者都是自己思想龌龊又能如何?就能说明教材适合孩子们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性教育必要且重要。可性教育不同于文化课,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内容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一蹴而就。中国国情复杂,孩子由于获取的信息不同,适合的方式必然不同,比如对大城市孩子和小乡村孩子的性教育就不能用一种方法解决。
看似毫无破绽的教材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小孩,毕竟评价教材的人均是成年人,会不会在实践过程中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无法预料。我们只能采取分地区试点的办法,通过时间,来完善我们的教材。最后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办法,而不是一股脑地绝对支持或者绝对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