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三种对错观——读《底层逻辑》(1)

进入职场几年,不敢说对于业务有多精通,对于除了本职工作之外的人际关系等问题,总感觉受某种力量的限制而不得志。曾寻找方法学过一些方法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觉得不甚其解。那么,就往更深层次地去探寻,也就是读刘润先生的这一本书《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的目的。

在这一个小标题中,作者通过举不同的案例,来说明一个人的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谁的证据确凿,谁的错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谁社会成本低,谁的错

3、商人的对错观:谁损失大,谁的错

以上三种对错观,在作者看来,一层比一层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更加宽泛的问题,尤其是商业环境的问题。

而在笔者看来,首先,提出人应该有三种对错观,是作者在强调人在处理问题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而不是单一从自身最熟悉、最擅长的角度去剖析。单一化的角度必然会带来有失偏颇的建议,甚至于与其他参与方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的产生,究其根本,就在于所思考的出发点以及自身代表不同利益的立场。因此,在思考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

其次,作者认为,经历法学家的“证据是非观”以及经济学家的“机会成本观”之后,站在商人的利益观是能够最大程度引起参与方共鸣的一种换位思考方式。只有利益分配较清晰、较公平,才能寻求到一种不会引发冲突的和解方案。

最后,笔者认为,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学会这种对错观,只有这样,在每次与参与方沟通的时候,才能最大程度的理解对方,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受干扰,尽量减少自身的损失,寻求尽可能完美的解决方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读一本新书,叫做《底层逻辑》,是今天9月份出版的,里面有一个小节,提到: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我看完后仔...
    方所阅读 887评论 0 4
  • 我们先来了解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个心理学概念——课题分离。我最初接触这个概念是在去年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小小有说阅读 239评论 0 1
  • 《底层逻辑思维》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 一位悍匪经过周密的计划绑架了首富的儿子,最终首付以数亿元赎回儿子...
    pinger6789阅读 598评论 0 1
  • 发现故事对于教育孩子真的特别有意思,小孩容易接受,大人也说的轻松,孩子还特别开心,大人容易争对错,小孩也容易争对错...
    管管爱阅读阅读 824评论 0 2
  • 一个故事,张三是个坏人。李四是个好人。王五有个工地。一天,王五的工地忘了锁门,法外狂徒张三,把李四诱骗到王五的工地...
    孟超Andy阅读 7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