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当开始准备讲“绿色”,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小时候很流行的歌曲: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想田野里的希望,首先是从葱郁的禾苗开始的吧。那一片片嫩嫩的绿,就是生和希望。
绿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从糸,就是与丝织品有关。《说文》里面说:“绿,帛青黄色也。”本义是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但从其解释可见,远古时期,人们就懂得黄色与蓝色碰撞出的奇迹。
如果说青是孕育初生,那么绿就是生发繁盛。大约是这颜色来得平凡且随意,古代并不多么珍视这样的颜色。
在很长时间里,绿色都代表着卑贱的地位。唐代曾有记载:“绿帻,贱人之服也”,绿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的绿色头巾,只有卑贱的人才用绿色的头巾。
直到如今都不受待见的“绿帽子”文化,大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绿”的近义字有翠、碧、葱色、豆绿等。
“翠”字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代表绿色的字,有梅尧臣的“一林长翠绿”、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李白的“寒山饶积翠”,还有翡翠、翠鸟。
说到翠鸟,这里有个小知识。我们常看古书里有“珠翠”之词,你可知道,这时候的“翠”可不是翡翠,而是翠鸟的羽毛。
这种羽毛因为不随岁月褪色,反而越发明艳,所以深受古人装饰喜欢。对翠鸟来说,它那浓翠的羽毛可真是一种过于沉重的美的美。
而翡翠则是明清时期,才开始用作珠翠装饰。
关于“碧”,《说文》里说是:石之青美者,根据字形组成也可以理解,定是与石头有关的。而这原本无情的东西,却生出许多有情的故事来。
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一个比较熟悉的词“碧血丹心”。
根据《庄子》里说,周朝有个叫苌弘的人,一片忠心却被陷害至死,有人收藏了他的血,没想到三年以后变成了碧玉。
所以后来人们用“血化为碧”来形容人为了正义而牺牲的精神,也就是“碧血丹心”的由来。
关于“碧”,还有一个特别的颜色是“天水碧”。关于这个颜色的来历,就有点哀婉了。
传说是南唐李后主想让人用蔷薇水染布,有天晚上忘记收了,就浸了露水,没想到颜色还好看的很。所以他就总让人用这种方法染布,而且还把这颜色取了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天水碧”。
后来李后主被宋太祖灭掉,别人就说这“天水碧”谐音“天水逼”,牵强附会一下,说的是被逼亡国的预兆。
这…还真是挺牵强的。
天水碧,多好听的名字呀,还好后人没有一直那样牵强附会,用作不祥之词。本身这就是一种好看的浅绿色,后代很多诗人就喜欢用这个颜色。比如欧阳修有“夜雨染成天水碧”,周密也有“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之句,都是美美哒!
下来像是“葱色”、“豆绿”之类的,就很好理解了,一看就是根据相应植物的颜色来定的色名了,也很容易想象出相应的颜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