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读书》
引文: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这句是极有道理的。记得在一本书里看过,人的特性是把自己填满。不管好的坏的,只要人心是空的,那么他就一定会找到东西把自己填满。前些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缠万贯的明星泡吧、吸毒的新闻,其原因是物质能填满我们的空间是有限的。一个习惯了用物质填充自己的人,在面对物质无法填满的缝隙时,是束手无策的。所以,一些人只能诉诸于利用物质去追求危险的刺激,而这一切最后带来的则是毁灭性的结果,于其内心的空虚毫无帮助。我们应该尽早的用良性习惯来填满自己。否则等到恶习乘虚而入,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为什么读书可以成为对抗空虚的良性习惯呢?因为人有探索的天性,自幼年起我们就会对未知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好奇。而读书则是在最短时间和最小的空间之内,可以探索这个世界的最廉价的手段。当然,良性的嗜好并非只有读书这一种,运动、旅行、探险、帮助他人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填满我们自身,并为我们带来快乐的手段。更让人庆幸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同时拥有所有的这些。只要有一种行为被我们内化为习惯,我们就可以顺利的填满自己,让自己远离不良嗜好。
引文: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边要难十倍。
青年时期确实是兴趣发展的好时候。然而,在我看来,兴趣这种东西,一定得是发自内心的,靠养是养不出来的。仅仅因为我们以为什么东西正确,就期待着能够养成所谓的兴趣,并不现实。想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一边喊着要减肥,一边胡吃海塞、一动不动,就能理解了。他们不知道运动是减肥的良方吗?肯定是知道的。只是他们没有运动的兴趣罢了。所以,我们真正且唯一可以养成的,其实是习惯。读书是一种习惯,写读书笔记是一种习惯,把自己的想法积极与他人分享也是一种习惯。习惯这种东西,与行为的持续时间有关。所以,越早开始,就越有可能尽早养成习惯。另外,虽然青年时期是人的智能和体能野蛮生长的时期,这个时候在很多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依然认为,只要肯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有本书叫《刻意练习》,只要我们肯运用正确的方式开展刻意练习,那么无论在生命的何种阶段,我们都有取得进步的可能。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学不会,其实并不是学问太难,或者是自己太笨,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生命有无限可能,在死亡来临之前,任何时候的生命都处于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随时随地的感受与享受这一切。遗憾不过是用今天的痛苦来祭奠昨天而已。《谭谈交通》里的气球哥说:人要往前看。镜头里的他像个疯子,但是丝毫没有影响这句话带我给的那种强烈的震撼。
关于《谈动》
引文: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
烦恼确实不招人待见。但是说烦恼是种暮气似乎有些不符合实际。观察我们身边的人,老年人似乎并不那么爱烦恼。广场上旁若无人的舞者,合唱队里自唱自调的队员,百花丛中摆出各种poss的,几乎都是老年人。理论上老年人应该是暮气的,可为什么烦恼却似与之无关?想来应该是,这些人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知道了自己和世界的边界,于是就不会再为一些边界外的事情困扰,从而陷入到情绪中无法自拔。反观年轻人,由于心中藏着大大的理想,而对这个世界却又知之甚少,本以为是真理的东西,拿到实践中却感觉各种不适,于是烦恼也就随之而来。关于社交、关于爱情、关于未来,哪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为这些烦恼过呢?所以王国维才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语还羞,却道天凉好个秋。或许烦恼才是少年的天性吧。我并不觉得烦恼有什么不好,因为烦恼大都来自两个方面,要么是求不得,要么是想不通。有欲望、爱思考,这都是好事。其实决定烦恼会不会成为危害的关键在于,我们烦恼之后的选择。是选择陷入情绪、无法自拔,还是选择积极面对、努力破解。如果我们愿意选择后者,那么烦恼只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如此说来,烦恼除了带给我们一点情绪波动之外,似乎也没什么不好。说到情绪,我想到了前些年一部挺好看的动画片,叫《头脑特工队》。我们总认为情绪是分好坏的,快乐就是好的,悲伤就是坏的。然而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灵对于世界的自然反应,无论是快乐的我们,还是悲伤的我们,都是我们自己。否定任何一种情绪,其实就是在否定我们自己,这并不利于自尊的建立。其实长久的陷入在任何一种情绪中都是有害的,过度的兴奋、过度的愤怒、过度的悲伤都会影响我们的激素分泌、脏器运动,从而伤害我们的身体。所以,当我们察觉到情绪失控的时候,才需要采取应对策略,让我们回归平静。书中给了对付过度消沉情绪的办法,就是运动。运动会刺激我们产生多巴胺,把我们的激素水平拉回到正常状态。所以,当我们觉得心情低沉的时候,就尝试着让自己动起来好了,打球也好、跑步也好、游泳也好,都是十分有效的,因为我都测试过。
PS:朱光潜的这两篇文章都提到了打网球这个事,但是即使在基础设施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球场都是一个不太常见的玩意。想来在民国的时候更不应该遍地都是吧。网球这个东西算是西洋运动,那会学生能打网球,估计跟现在有钱人打高尔夫一个意思。上网查了一下,网球1885年才传入中国,二三十年代时候,别说学生了,全国玩的人也不多。所以,有那么多简单易行的运动不说,非得把打网球这个事说的那么具体,大概老朱是真爱网球。可是我又没有找到什么他打网球的资料,所以我严重怀疑他是在拿着这个事凡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