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我哥,内心总是暗流涌动。像是有太多的话要对他说,但都是些大道理,如果他不能够认真领会用意,反而会有无尽的抵触。所谓的移情聆听,在他身上,于数十年,都没有真正发生过一次。
从小到大,他不断的被个路亲人冠以各种道德的教育或是训斥,以至于完全听力疲劳,即使你再苦口婆心,终究是起不到丝毫的用处。
所有外在的改变,都应该来自内心,否则,即使出于照顾某些人的颜面或对恩情的象征性反馈,有了些许的变化,那么因为不是来自意识本真的唤醒,真的不会长久。
观念改变行为,观念就是一定思维形式下对某件事物一厢情愿的看法。如若思维方式本身就已经偏离轨道,过于固执,偏激,那么此种影响下所产生的观念自然是狭隘,短见,在这种观念下所进行的各种行为必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那么于事实层面的出问题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我哥就是这样一个在固执思维下,生活的自以为是,自负,尽管常常生活已经穷尽山水,仍然高昂着头颅,看上去错误的永远是我们。我和我姐对他各种苦口婆心的相劝,反有可能被认为是热嘲冷讽。我们自认为其应该正确回应我们的急切,反而被他理解为对其人微言轻的忽视。思维一旦扭上劲,是如此难以轻易剥开捋顺的。
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次次给予其物质的帮助,不如唤起他的认知,激活他重新改变的活力。那么,一次次于文字的交流,书信、微信,在极其照顾其自尊与现实境遇的顾虑下,想给予其最有效的点拨。不知道竟有没有一字一句走进他的心。作为一母同胞的我和姐姐,实在是着急而不知所措。甚至都找到了周易大师,从命理去寻找他如此这般的根源。
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要吃饭睡觉的活灵灵的人,毕竟还是要思索生存的问题。但,思考,静心,看起来与之风马牛不相及,但如若修炼好了内心,做事便不再迷茫,便有了坚定的方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尽管,我和我姐常常有些失望又颇具无奈的说不管他,因为这种管,看不到尽头。但毕竟亲同手足,于自我的良知,于潜意识对其的担忧,于父母无尽的牵挂,觉得还真是放不下。多少个辗转的夜晚,在思索,为何改变一个人的意识、点燃一个人的热情如此之难。
究竟他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架构,为何面对每日的蹉跎竟然无动于衷,为何不能稳妥管理自己的情绪、生活、事业,就像一团线一样,它已经乱的不堪,他仍不愿意去理,与其说这是懒惰在作怪,不如相信他的意识存在问题,他觉得这并不乱,这种状态还可以在持续。一步步向着失败走去,却不听劝,竟然假装不知道这很危险。但如若拿那些大的思维认知的理论去讲,只能将扩大我们与他的距离。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真的就是这么可怕,很现实的可怕。想从根本的思想层面唤起他,但话轻如隔靴挠痒不起作用,话重了又如同雷击溃破他仅存的自尊。轻重极其难以拿捏。
常常在某个自我充实的片刻,莫名有一种隐隐的担忧,我知道这是来自内心对我哥整个人生的担忧。我知道,我偶尔的生活不能平静,是因为我看似不过问的放任与内心的良知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自认为一直在认知层面进阶,但如果对活生生的需要改变的人都不能有丝毫影响,那我这般努力姑且就应该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知道那些他人道出来的真理,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去改变我想改变的人,那么只能算是嚼了别人嚼过的馒头,除了无味,反而应该还有点恶心。于我哥的教化不能,让我一度怀疑自我学习却不能带来影响与改变的真实性。我为此陷入了学习的怪圈。我潜意识告诉自己,必须要尽力去拯救这已经僵化的思维,于点滴之间,随着岁月时光,慢慢来,越急反而适得其反。其实他真应该去寺庙闭关修炼,真正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琐碎已经将烦躁无序占据了他的整个人生空间。他如若看不清,觉察不了,就难以给内心腾空,和谐便不会来临。
内心像是堵了一面墙,一想起便压在心口,有些憋闷。于是,告诉自己,必须把想说的再次倾诉,了解他的想法。于整个上午,一字一句。我告诉他,如若不能去寺庙修行,不如读书,每日抽出半个小时读读书,你就会让迷茫的心灵靠岸。只有有了信念与改变的意愿,一切的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刺激与回应之间有段距离,所要做的就是你有选择回应的权利。我告诉他,你可以继续沉沦,也可以重新上路。我要他的地址,想给他寄几本书,让他自己在视线与文字的碰撞中去感受现实的窘迫,从而激起奋斗的意愿。他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接受我们的相劝,于一定程度的心灵鸡汤应该便是最合适的解药。后来,他给了我地址,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所有的鼓励几乎没能唤回他的任何一句回应。我给他拍了个截图,是《自控力》、《细节决定成功》、《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人生》,这四本书先不说内容如何,光是书名就大概齐知道怎么个意思了。这些书虽然有些套路,但于他,还是很合适。因为他对此还没有先知先觉的批判。
他同意读书,应该就是个最好的开始。关于外债,问了,他没说,又是自尊心面子作怪。想说,自尊心,有时候是个褒义的精神词汇,但也有时候却容易与虚伪联手,成为一个人永远认不清自我的罪魁祸首。抛开外在评议,脚踏实地在自我的世界里辛勤耕耘,在物质化的今天,大概真的不容易做到。毕竟,将内心修行到足够坚韧程度的人必定是少数。
遵从良知,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果断与不能逃避的人和事发生链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充满耐心,施与影响,静待他思维转变之花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