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走在大街上,忽然扬起脸,似乎在看天空中的什么,周围的人很奇怪,以为天上有什么奇观,也学着那人仰着脸,走在后面的人看到前面的人,又跟着仰着脸向天空张望,大家发现天空什么都没有。最后问明究竟,原来是那个人想打喷嚏而已。
这是一个极端的跟随他人,放弃自我判断的例子。
坚持自我,接纳他人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最需要处理的两大主题。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秘诀就在于和而不同。坚持自我并不等于排斥他人,和平共处也不等于放弃自我完全依附于他人。
孩童时,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我们对世界拥有着不需要理由的充分信任,两个孩子之间可以因为分享一块糖而从此成为最好的朋友,也会因为一块糖互不相让而打的不亦乐乎,却在三秒钟后又重归于好。乐于融入新环境,希望有很多朋友来自己家做客,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参与对于融入的渴望。而逐渐的社会化过程中,我们跟不同的人互动,有人无意中伤害我们,有人希望我们放弃自我追随他们的脚步,有人拒绝我们加入他们的世界……
慢慢的我们学会了一套与人相处的法则:或是为保持自我而将真实的自己与世隔绝,整天带着面具生活;或是放弃自我,彻底迎合他人,尔后在某一时刻茫然地站在人群中丢失了自己,而不知所措。显然这两种局面都不是最好状态。
一个人的自我成长,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重要他人,也必须和许多重要他人一起并存。婴幼儿时期,我们的重要他人就是妈妈,渐渐长大以后,朋友、老师、同学会成为重要他人,再长大些异性朋友会成为重要他人,再大些,我们的重要他人不定时的更换,随着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思想而改变。
和而不同,以真实的自我参与到集体和他人的互动中,既不一味依附,也不孤芳自赏,排斥他人。
成长,积极向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