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扬州有个叫王小明的孤儿,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王小明的父亲被骗子骗去全部钱财,一气之下吐血身亡,母亲也因为丈夫去世伤心过度,最后撒手人寰。
就这样,王小明在十一岁时,短短数月就接连失去双亲。
王小明的父母去世后,王小明的大伯和大伯母假借替王小明父母照顾王小明,实则是想吃绝户的想法,来到王小明的家里说要照顾王小明。
王小明的大伯母每天住着王小明家的房子,吃着留下的粮食,但是却只给王小明一点米汤喝。睡觉则是把王小明赶到猪圈去睡觉。
王小明不堪受辱,于是在晚上偷跑出去,来到平时父亲打猎临时休息的茅草屋,说是茅草屋,其实就是用竹子搭建的一个架子,在上面铺了一层茅草,只能遮雨,但是遮不了风雪。
此时正值寒冬腊月,王小明衣不蔽体,裸露在外的皮肤已经冻得通红,脚上生了很多冻疮,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裂了一道道的口子。
好在这个茅草屋里有一些柴火和米面,这是王小明父亲平时准备在这里的,以防打猎中途在这里休息能有吃的。
王小明升起火,学着母亲煮饭的样子开始熬粥,由于是第一次熬粥,不知不觉锅底已经糊了,直到闻见糊味儿,王小明才反应过来。
王小明立刻拿开锅上的瓦盖,看到冒着热气的食物,泪水忍不住往下流,滴在柴火上发出“滋滋”的声音。
王小明用瓦片挑着锅里的饭,吹一吹一口气送往嘴里,虽然混合着一大股糊味儿,但这却是自从母亲去世后的第一顿饱饭。
夜幕降临,风雪更加的大,不一会儿树木上积压了厚厚的一层雪,在茅草屋里,王小明蜷缩在火炉旁,借着还在熊熊燃烧的大火取暖正睡得熟,是不是抽泣一下,眼角泪痕还没有干。
好景不长,柴火终有烧完,食物终有吃完的一天,这一天,来得太早,早到雪还没有停止。
王小明用茅草把自己裹起来,但是刺骨的寒风无孔不入,像刀一样在王小明的身躯上切割着他的肉,肚子也在“咕咕”叫。饥寒交迫,王小明不得不冒着风雪前去找吃的。
王小明跌跌撞撞的在雪地里行走,积雪已经埋到王小明的膝盖,每走一步都格外艰难。就这样,靠着毅力和强烈的求生欲,王小明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到达小镇上。
走进小镇的一瞬间,王小明眼前一黑,直接倒在地上,连抬起一根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
就在王小明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的时候,一双满是茧子的手放在王小明的额头上,王小明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睁开眼,他看到一个头被布包着的老婆婆,老婆婆嘴里说着什么,但是王小明一句也没有听到,就陷入了黑暗。
等王小明再次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温暖的床上,王小明用手撑起虚弱的身体,从床上坐起来,眼睛四处打量。
这时,那个老婆婆推门进来,看到王小明已经坐起来,就惊喜的对王小明说道:“孩子,你醒啦。要不是我刚好路过镇子,你就冻死在雪地里了。你家大人呢?怎么让你穿一身这么单薄的衣服就到处跑。”
王小明看见老婆婆长得慈眉善眼,心中对老婆婆没来由的亲近,就对老婆婆哭着说道:“婆婆,我父母都死了,我大伯和大伯母占了我家,不给我饭吃,我没地方去就跑出来了。”
老婆婆走上前摸了摸王小明的头,擦去王小明眼角的泪水。这时,王小明的肚子“咕咕”的叫起来。
老婆婆看出王小明的窘境,对王小明说道:“正好,孩子,婆婆刚刚熬了一点白粥,我去给你盛一碗来。”
说是一碗,其实是一盆,王小明看见正在冒热气的白粥,也顾不得粥烫,用勺子尧了一勺就往嘴里送,就算烫得“呼呼”吐气,也不忍把粥吐出来。
一旁的婆婆看到王小明的动作,开心的笑了,对着王小明说道:“慢点,孩子,别着急,吃完了锅里还有,吹吹再吃。”
王小明挠挠头,对着老婆婆说:“嗯。”但是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过,听了好几口后,王小明动作慢下来,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滴落在碗里。
老婆婆见状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的拍着王小明的背,对王小明说道:“孩子,婆婆也是一个人,你又没有了家人,不如留下来陪陪老婆我。”
王小明停止抽噎,重重的回答“嗯,我一定会孝敬婆婆你的。”老婆婆听了也露出开心的笑容,这笑容意味深长。
王小明吃过饭,老婆婆拿出一些衣服对王小明说道:“孩子,这是我孙子的衣服,他和你一般大就因病没了,我看到你就像看到了我孙子一样,我给你烧了热水,你去洗个澡,把衣服换上。”
王小明接过衣服对老婆婆说道:“好的,奶奶,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亲孙子。”
就这样,王小明在老婆婆家住了下来,老婆婆每天变着法子给王小明做好吃的,在外人看来,王小明就是老婆婆的亲孙子一样。王小明也十分开心,身上的冻疮也好了不少,长了不少的肉,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仿佛忘记了之前的苦难。
这一天,老婆婆家里突然来了两个凶神恶煞的壮汉,王小明看了就躲到老婆婆的身后,老婆婆见状安慰王小明道:“小明,没事,这是来接我们的,我们要出一趟远门,去看一个亲戚。”
老婆婆带着王小明坐上马车,两个壮汉一前一后跟着马车行走。
走了好几个时辰,马车终于停了下来,王小明掀开门帘,看见马车停靠在一个豪华的府宅面前。
老婆婆牵着王小明的手走下马车,两人走进府里,摆设豪华,有园林水榭,一看就是有钱人家。
走到客厅,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老者,须发皆白,但是衣着华丽,还有一个尖嘴猴腮身穿道袍的道士端坐在凳子上。
两人看见老婆婆和和王小明都露出不可描述的神色,尤其是那个道士,手里掐着诀,嘴里嘀嘀咕咕的,围绕着两人转了好几圈,然后冲老人点点头。
老人立刻吩咐下人端上来一盘银子,老婆婆看见银子,眼睛里冒出绿光,急忙拿出口袋把银子装入袋子,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老人摆摆手,老婆婆秒懂,然后放开王小明的手,就朝着门外走去,期间没有看过王小明一眼。
王小明想追出去,但是那两个壮汉一把把王小明抓住,任凭王小明挣扎也是无济于事。王小明撕心裂肺的喊着奶奶,但是那老婆婆子的脚步走得更快。
老人立刻吩咐手下把王小明的嘴堵上,关进柴房。然后与道士讨论着什么。
王小明在柴房哭泣,想出去,但是却无能为力,窗户都已经被封死,在门口有两个家丁看守。
王小明只能坐着背靠着门,一言不发。
这时,其中一个家丁甲开口:“老爷花大价钱买这个孩子干吗?不会是想培养他作为接班人吧?”
另一个家丁乙听了之后,嗤笑一声说道:“想屁吃呢!老爷买这个孩子,是想把他献祭了,然后吃其肉,喝其血,以望长生。”
家丁甲说:“不会吧!你从哪里听说的。”
家丁乙说:“没事少打听,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然后两人陷入寂静。
他们都对话却被门里的王小明听得清清楚楚,王小明顿时被吓得瑟瑟发抖。
原来那个老人正是这个府宅的老爷,一天他做梦梦见有一个老神仙对他说:“你大限将至,好好度过最后的大时光吧。”老人被吓醒,一想到梦境就冷汗直流。
恰巧那天门外来了一个老道士,老人就请老道士解梦,老道士一听,就说就是有老神仙让我前来,老神仙梦中传我一套续命的法子。
老人听了深信不疑,老道士说:“要找小孩子来,但是小孩必须要合你的生辰八字才行,然后以命续命,把孩子的命献祭给你,到时候你只需喝血吃肉定能长生不老。”
从这以后,老人就频频高价买孩子,不知是怎的,老人自己感觉身体越来越好,就对老道士更加推崇。
老道士也趁机敛财无数,老道士打算干完这一票就远走他乡,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王小明慢慢心如死灰,一想到自从父母去世,自己的凄惨生活,便不禁悲从中来。一想到自己死了,就可以重回父母怀抱,内心竟开始期待起来。
王小明的眼皮越来越重,慢慢意识沉入黑暗,黑暗中,出现了父母都身影,母亲哭泣着说:“我把你生下,没有让你过上好日子,我对不起你,与其让你独留在人间受苦,不如跟我们走吧!”
话毕,王小明的身体慢慢虚化,然后化作一阵青烟消失了。
门外的两个家丁一看到屋子里闪过一阵强光,然后打开门看,王小明不见了,于是大喊到“鬼呀,闹鬼了,鬼把人带走了。”
几天后,有人路过王小明父母的坟前,看见王小明正趴在母亲的坟头,已经没有了呼吸。
于是马上报官,官兵来调查一番后,把王小明安葬在父母的坟旁,王小明和父母团聚。
几天后,官兵迅速出动,把王小明的大伯、大伯母、老婆婆、老人以及道士一网打尽。
原来,王小明父亲被骗钱都那个想要长生的老人安排的,目的就是气死王小明的父亲,而王小明的母亲则是被下了药,王小明的大伯以及大伯母早已被老人收买,其目的就是让王小明自己跑出门。而老婆婆则是老人安排的人贩子,老人之前杀害的孩子都是通过老婆婆购买的。
王小明之所以被老人选中,这其中都是道士给出的生辰八字与王小明相符合。
然后老人花钱做局,让王小明家破人亡,这样王小明的死便不是扑朔迷离,让官府无法察到老人这里。
人们知道后纷纷骂他们没有人性,他们五个人也被流放的流放,处死的处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犯罪,最后终将迎来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