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洛阳的一个村子里,
有一个书生名叫王小明,王小明的父亲在他小的时候就因为进山打猎,一去不回,王小明由母亲扶养他长大。
王小明的母亲为王小明的婚事操碎了心。接连找媒婆做了十几次媒,但是王小明一个都看不上。
就在附近的人都在准备看王家的笑话时,王小明自己带了一个姑娘回家,并且对自己的母亲说:“娘,这是秀红,我非她不娶。”
王小明的母亲一想到给儿子做了这么多次媒,也没有成功一次,这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自己儿子眼光高,几乎没有媒人愿意再接这个差事,就点头同意了。
秀红长得十分的标致,有大家闺秀的影子,但是却没有大家闺秀的傲气。在家里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手厨艺出奇的好,农活也都会做。
王小明的母亲对秀红可谓是好得不得了,怎么看怎么满意,把祖传的手镯拿出来,带在秀红的手上,表示认可这个儿媳妇。
选了一个良辰吉日,王小明和秀红举办了婚礼。婚礼虽然简单,但是两人都是十分满意。
两人婚后,秀红和王小明夫唱妇随,白天王小明在家看书,秀红就把地里的庄稼打理得井井有条,晚上秀红就在家陪王小明读书。
秀红可不仅如此,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做早饭,然后伺候婆婆和王小明洗漱,把家里的鸡鸭鹅等喂了之后,就去地里耕种,到晌午回家,给婆婆和王小明做饭,吃完饭洗完碗,天热给丈夫扇扇子,驱赶蚊虫,天冷给丈夫暖脚。晚上给婆婆和丈夫打洗脚水洗脚。
婆婆对此十分满意,认为自己的儿子能娶到这么一个优秀的妻子是祖上积了徳。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媳妇好,孝顺,体贴人,简直是有多好夸多好。惹得附近的人看见她都绕路走。
转眼,王小明和秀红已经结婚两年了,秀红还是那个秀红,一如既往的体贴,但是婆婆却不是那个婆婆了。
以前是别人见了婆婆绕路走,现在是婆婆见了别人绕路走,就两年的光景发生了什么,导致婆婆的处境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原来是这一两年,附近十里八乡的小伙都开始陆陆续续成亲,虽然他们的妻子不如秀红这样贤惠,操持家业,反而泼辣,但是他们的妻子能生孩子呀。
秀红和丈夫王小明结婚后,两年时间,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就惹来非议,尤其是比王小明晚结婚的小伙子,要么孩子都已经出生了,要么就是已经怀上了。
这就导致以前婆婆在外人面前逢人就夸媳妇贤惠,现在他们拿住自己的孙儿孙女在婆婆面前炫耀。
婆婆被这些人压得直不起腰,所以每次看到他们都绕路走,但是婆婆是绕路走了,他们却不依,每天故意抱着孩子在王小明的庭院里拉着婆婆聊孩子。
这把婆婆气得够呛,于是开始看秀红哪里都不顺眼,秀红做饭,婆婆不吃,秀红给婆婆打洗脚水,婆婆直接把水踹翻。
秀红也是偷偷流眼泪,但是不敢在丈夫和婆婆面前表现出来,每次擦干眼泪,装作没有事情,继续服侍丈夫和婆婆。
秀红的忍让没有换来婆婆的宽容,反而变本加厉,趁着王小明不在,对秀红打骂,称秀红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
起初,丈夫知道了,会袒护秀红,反驳母亲。但是王小明的母亲就会以王小明从小没有父亲,自己好不容易把王小明拉扯长大,现在王小明有了媳妇忘了娘为由撒波打滚。
王小明见自己的母亲这样,也只能劝秀红忍耐一下自己的母亲。
时间一久,王小明也懒得管这些事情了,任由母亲打骂秀红,自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在王小明母亲的潜移默化的灌输下,王小明也觉得生不出儿子就是秀红的问题,因此也对秀红心生不满,和秀红分房睡。
秀红在这个家里越来越苦,几次想轻生,觉得自己当初有眼无珠,信错了王小明的甜言蜜语。
秀红的身上总是有各种淤青,同村人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也经常听到秀红婆婆的大骂声和秀红的哭泣声,也都十分同情秀红,但是在那个年代生不出孩子就是原罪。
终于,秀红实在是忍受不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在婆婆和王小明睡熟以后,悄悄拿着麻绳出门,在后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把绳子往树枝上一抛,打个死结,准备上吊自杀。
就在秀红刚刚把脖子放进绳子里,一个借着月色连夜赶路的道士发现了秀红,道士须发皆白,但是精神奕奕,他赶紧上前抱住秀红的腿,把秀红从绳子上取下来。
道士来的时间刚刚好,要是再晚一点,秀红就已经无力回天,道士用随身携带的银针,在秀红身上几处穴道扎了针,一会儿秀红就转醒。
秀红看到自己没死成,“哇”的一声哭出来,这哭声就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道士在一旁默不作声。
许久,秀红才注意到一旁的道士,起身对道士施了一礼。
道士回礼道:“姑娘深夜寻死不知所谓何事?”
秀红泪眼婆娑的道:“道长有所不知,我在家里每天照顾婆婆,伺候丈夫,就因为我生不了孩子,他们就对我非打即骂,我是一点盼头都没有,还不如死了算了。”
道士听了“咦”的一声:“不对呀,老道刚刚给你把脉,发现你的脉象并无隐疾,反而异常的好,怎么会生不了孩子?”
然后对秀红说道:“你且把手伸出,让老道再仔细给你切一切脉,看看是否有隐疾。”
秀红立马伸出手,道士仔细切了好久,还看着秀红的脸,一边切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摇头,一边点头,看得秀红一惊一颤。
最后,道士缓缓收回手,对秀红说道:“姑娘的脉象不像有隐疾。而且观姑娘的面相,也不是没有孩子的面相。可否带我去看看你的相公。”
秀红答应,带着道士回家,把道士安排在偏房休息,隔天,婆婆和秀红丈夫王小明看到道士,道士也对他们说起昨晚上的事情。
婆婆和王小明都吓了一跳。道士对王小明说道:“我来给你看看身体。”
王小明也没有避讳,道士切了脉,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儿,就对王小明说:“你是不是小的时候,下体受到过重击,但是没有治疗。”
王小明记不得,但是一旁的婆婆却说:“道长,却有此事,那时,小儿顽劣,经常爬树,那一次从树上摔下,下体磕在石头上,肿得像馒头,那时我丈夫刚刚去世,我在为他料理后事,没来得及带他去看郎中。等我反应过来时,他已经消肿,我就以为无大碍,就也没有再去看郎中。”
道士说道:“这就对了,就是那次受伤,导致经脉郁结,才导致生不了孩子。”
婆婆听了对道士说:“道长,你可以办法,治治我的儿子,我就这么一个独苗,他可不能绝后呀!”
道士说:“没有大碍,我开一副药,只需喝一个月,就没事了。”
秀红在门外听到道长的话,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手里的盆也从手中滑落“砰”的一声。
婆婆看见秀红在门外,想到自己之前对秀红的打骂,婆婆也一下手足无措,王小明也没有反应过来。
好一会儿,婆婆才跑到秀红面前,对秀红说道:“秀红,是娘这两年对不起你,都是娘的错,你打娘好了,娘一定不会还手。”
王小明也跪在秀红面前,扇了自己两巴掌。
秀红看见婆婆对自己道歉,还有丈夫的行为,心中的火气一下就散了,她把丈夫扶起来,握住婆婆的手说道:“我知道婆婆是想给王家留个后,我不怪婆婆。”
道士见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对秀红提出辞别,走之前留下一个符,希望可以保佑秀红平安。
自此婆婆和丈夫对秀红非常的好,家里的活也是婆婆帮着做。
在第二年,秀红开始吃不下饭,爱吃酸的东西,婆婆一眼瞧出秀红怀上了,欣喜不已。十个月后,秀红生下一个大胖小子,王小明也出仕做了官,生活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