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下了第三节课,匆匆地赶回住的地方收拾行李,准备赶往青岛学习。
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第二次来到了这个有所向往的城市——青岛,为什么有所向往?因为这个城市有我喜欢去的地方——海边。第一次来这个城市时,是和我的家人,那是去年的夏天,正值暑假,我们一起去海边游玩,那次玩得很开心。这是第二次,目的不在玩,是来学习,相信也会很难忘。
组织这次学习的是一个令人觉得随心,随性,随意的联盟,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干喜欢的事——教育。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职位……有高校的校长、主任,有大小学校的老师,还有研究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等。我是跟随我的校长,还有同行的业务主任来参加的,但我们不是这个联盟人,却使我感受到了他们很大的凝聚力和他们共同的信仰。一天半的学习,听到的报告或教师的分享故事虽零零散散,内心却也感触颇多。当我听到老师们朗诵他们的原创诗歌时,当听到老师们读出的诗是那么的激情澎湃时,当听到老师们“含情脉脉”地念出写关于老师与学生的诗歌时,我内心深处仿佛也有一个信仰,这种信仰来自我的职业,来自我对自己职业的追随。虽当老师不久,站在讲台上的日子也并没有成年累月,但我知道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是情有独钟的,这是我小时候的梦想,长大后的希望。我喜欢孩子们围着我“老师老师”的叫着,喜欢每天看到活蹦乱跳的他们,我虽做不到绝对的无私,却也对他们关爱奉献。当看到老师们PPT上他们班孩子的照片时,我会联想到我手机里舍不得删掉的他们的照片:有吃饭的,在广场上玩游戏的,做眼睛保健操的,参加各种学校活动的,下雪后放学时尽显欣喜的,夏天在学校花池旁寻找四叶草的,等等等等。总是和他们说起,周一到周五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他们和父母一起的时间,所以,他们也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家长聊天时常会说“看到孩子进步了,我们也很高兴”,不知道家长信不信我们老师,我们却是发自内心的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退步而着急。这可能就是作为老师的自然而然的境界吧。
这次学习没有记太多笔记,有的都是在心里,在心里引发很多的思考,思考会化为教育路上的实践,一切尽会体现在今后的行动中……不悔当初选择,一路执着向前。
——记2019年3月31日下午青岛学习回来的列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