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车上忽然想起来自从入了大v除了吴敏兰的课,其他的课程都没有好好听过。就找了王晶老师的这个《如何培养一个快乐而优秀的孩子》,她讲的很中肯,有些也颠覆了我的认知。
比如传统的讲,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王老师讲如果孩子是一块玉你把她磨成针,那么只会不堪一击,如果孩子是钻石,那么她只适合切割才会面面发出璀璨的光芒。因材施教,找到属于孩子发展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从基因说起,因为最初的基因已经决定了生命的差异性。
比如说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吃右手那么孩子在三岁前一定是吃右手,她就属于左脑开发用的多,有的孩子吃左手,那么三岁前也一定是肯左手属于右脑开发用的多。。
那么你一定会问不吃手呢?这个孩子肯定是个问题孩子,大部分智障儿童就属于这一类。这一类是非常少的。
接下来讲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长。孩子的差异从脑结构说起。
不同的孩子发育是有差别的。大体老师分了三类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的特别棒,并不是说孩子就属于哪一类,而是说孩子的这些特征是某一类占了主导。仔细想想真的是那么回事。
教育不能放到学校,老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还是少的。所以我也一直认同家庭教育才是第一教育。
而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而不是依靠我们的意志去改变他和强迫他。
这同时也要求我们家长要首先不断的自我成长,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快乐感,为将来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打好基础,成就更为美好的她自己。
王老师把三类孩子分为:视觉类、听觉类、触觉类
1、视觉类孩子,行为表现:乖巧听话,爱看书,按时完成作业,一般在班级里都会是班级干部。
2.听觉类孩子,行为特征不爱说话,总是感觉慢慢的,但听觉记忆好。
3.触觉类的孩子,行为特征肢体灵敏,创新性破坏性较强。
对于不同的孩子,给出相应的对策,顺应孩子的发展,循序渐进,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不管是哪一类孩子,他们都是好孩子。让我们以爱来浇灌和滋养孩子的内心,静等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