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的老师,印象中最深的要数这么几位了。
第一位便是自打我正式上学时接触的第一位老师了——梁老师。一位头发略微花白的老太,小小的爬满皱纹的脸上挂着一副老花眼镜,个子很矮,身材瘦削单薄,腰微微地弯着,仿佛一阵风就能给她刮跑了似的。印象中的她,从来都没有笑过,又小又薄的嘴唇除了讲课终日抿着,始终显出生气和严厉来。大概是不太招同学们喜欢的原因,背地里大家都偷偷叫她“梁馍馍”。这个“馍馍”是老家对馒头的称呼,和后来电视剧中的那个凶恶的“嬷嬷”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想起来,她们是多么的相似啊。回忆起以前,带过我的老师无数位,为什么会对这位梁老师印象如此深刻,大概和她的光辉形象和对我们的伟大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四年级之前的我,还是太小了,连记忆都是模模糊糊的。真正对这位老师有深刻印象,大概是从四五年级开始的。那时候的语文课,刻板地如同她的那张脸。每天的课堂上我们都是在重复同样的内容,读文章,画词,找同学分段,概括段意,然后分析文章,讲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死气沉沉,一层不变。我那时候最害怕被点起来分段,要是分得不好,就得接受老师目光的洗礼,那双严厉的眼睛会越过鼻梁上的眼镜,如同一把弯刀剜向你,然后请你站着和全班同学一起听课。傻傻的我每次到上新课的时候便会惶恐,在家把文章使劲地读啊读,段落分啊分。到了课堂的时候,恐怕都能把头埋到桌肚里面,生怕被“馍馍”那老花镜下的眼睛发现、揪出。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聪明且爱表现的女同学,在大部分人都如我一样做鸵鸟状时,她们便勇敢地举起手来,昂着头,声音洪亮地分好段,念出段意,博得老师的欢喜与赞赏,别提多自豪了。那时心里总是暗暗地羡慕她们,多么聪明啊,她们概括出的段意竟然能和老师一模一样,什么时候我也能这么骄傲举起手来大声地念出来就好了。后来,偶然的一次课间才发现,她们哪里是什么聪明啊,桌肚里分明摆着和老师一样的教师用书,心里的鄙视油然而生,原来,“梁馍馍”的标准答案也是这么得来的。
最痛恨的要算是她的体罚教育了。当时才小学的我们,小小的身体,大都遭受过她书本的当头一拍,或是拿树枝一抽。记忆中,她的讲台旁边总是搁着一根树枝,不长不短,不粗不细,光光滑滑,却那么有韧性,那么好使。但凡是上课有点什么小毛病,或者背书背不出,都难逃厄运。我也不例外。那次记不得是什么原因,上课时她大发雷霆,全班同学被揪起来一大半,齐刷刷地站着,一色的低着头。梁老师更怒了,让我们这些“犯了错误”的所有同学排成长队,围着教室绕圈圈。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走,走到讲台前面的时候,她便拿起她的法宝树枝狠狠地在我们的身上一抽而过。那疼痛已经不是很记得了,但是那像是杀了人的犯人被拉去游街一样的耻辱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直到现在我也想不出当时的我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以至于让她如此这般还不能解恨。大概可能也许是背书多了少了一两个字吧。
即使这样,她还是有几个她喜爱的学生的,这些学生也如她喜爱她们一样拥护她,爱戴她。她们喜欢桌肚里偷藏着教师用书,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讨她的欢心;她们喜欢一下课就往她的办公室跑,拿一两个问题问问,显得很爱学的样子;她们喜欢帮助她管理班级,谁谁谁又调皮捣蛋了,赶紧跑去打个小报告,嘻嘻地笑着看着谁谁又被请进办公室……她爱她们也爱得狠,温柔和善的笑脸也总是展现给她们,尤其是那个成绩极差家里有钱整日穿着亮晶晶公主裙的叫娜娜的女生。每逢课间十分钟,女生们总会成群结队地出去玩,玩的最多的就是跳皮筋了——两个人撑绳子,几个人跳的“大型游戏”。尤记得那次,班长、学习委员还有娜娜几人组队准备跳皮筋,无奈少了一人。刚巧我和一女生在旁边玩耍,于是那群人冲着路过的我们喊道:“来跳皮筋吧,来一个人就够了。”然后趾高气昂地指着我说:“你来吧,你是语文小组长。她成绩差,不带她玩。”然后我就被拉进了组里跳皮筋,留下了那个我也记不得叫什么名字的同伴一个人讪讪离去。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我们,那么单纯的年代,那么小小的身体和心灵,没有人教却已经知道了三六九等,这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这大概是我这辈子最讨厌的一个老师了,还好没有泯灭我对语文的兴趣。
真正对语文喜欢起来,喜欢起写作文来还是源于我初一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杨老师。不同于梁馍馍的是,杨老师是个瘦高的小伙子,年龄也和我们比较接近,对我们整日笑眯眯的,好像生来就不知道生气是怎么回事。那时候的语文课可以说是极享受的,我们整天在故事的世界里遨游。杨老师爱给我们讲故事,他小时候离家出走的故事,他调皮掉进粪坑的故事,掏鸟蛋的故事,甚至是谈恋爱怎样娶了师母的故事,大大小小,全部都成了课堂内容。课堂上听足了故事,下课整个教室便沸腾开了,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那时的我们喜欢上语文课,盼望上语文课,就连班里成绩最差天天上课睡觉的混混生到了语文课也是瞪大了双眼,变得格外认真。面对这样一个又一个诱人的故事,我们真是没有办法不认真。
除了课堂上的精彩,我们的课下生活也被杨老师安排地有声有色。体育课连同语文课一起变成了我们的郊外拉练,全班四五十人浩浩荡荡朝着郊外进发,跑累了走,走累了喊喊口号再跑,跑跑走走,停停歇歇,一路上有说有笑,师没有师样,生也没有生样。在这样的跑跑走走中,我们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二三十里路就在我们脚下结束了,累中收获了欢笑,懂得了坚持,也明白了坚强。
可能是身为语文老师的杨老师认为汉字一定要写得好才行,所以多才多艺的他还利用空余时间教我们写毛笔字。在别的班级玩耍的空档,我们全班齐刷刷一人一只毛笔,提起了胳膊写上了大字。脸上、校服上糊满了墨汁,校园的小河边也经常是我们嬉笑着涮墨瓶的身影。牺牲掉了休息的时间,却也收获到了不一样的欢乐。想想那时候,学校的书法比赛,对此很不屑的杨老师派了我们班写字最差的两个同学去参加,却意外分别夺得了第二和第三的好成绩,把全班同学笑翻,只是因为那字里有风格。还有那些年,多少个春节,同学们家里家外的门上墙上贴的不都是自己亲手写的对联么?看似小小的提笔、挥笔,同学们从中学到了多少的镇静、从容、耐心,去除了多少的浮躁、马虎,恐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还有,还有,还有太多,已经融进了生活中,想不起来,也说不出来。
我的老师,有感而发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