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麦家在《人生海海》这本书上说:“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人这一辈子,就是和自己不断和解的过程,也是不断原谅自己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为已经留下的一些遗憾和做过的一些错事而感到懊恼,总是在心底责备自己,对自己很多行为感到不满。为什么自己意志力这么差?为什么没有考虑那么周全?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生活中我们常常体会到这种对自己的不满且深感无力。
有一些人遇到失败时常常对自己说:“这都是我自己的错,我永远没希望了。”这种绝对化、持续化的消极思维方式会让人处于无助状态。还有些人一旦自己没有做到自认为应该做到的事情,就经常用一种自我惩罚的方式来折磨自己,一味地自责、自恨、自卑、自弃,让自己沉陷于无法解脱的“自责旋涡”之中,把自己推上一条埋怨自己的恶性循环之路。就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孩子被狼叼走之后,她痛苦至极,精神恍惚,逢人便说 :“我的阿毛……”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没完没了地自责痛恨,不但于事无补,还会把自己逼疯。有些人会习惯性地在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先把人当成人,是人都有人的劣根性,西方所说的“原罪”也是这个意思,或者说,把自己当成自己,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面对不圆满的自己,我们要学会宽恕和原谅,因为我们不能总是一直负重前行,那样的话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累,而且总会有累倒下或者崩溃的一刻。
没有什么比自责和懊悔浪费时间的了,后悔自责是一桩非常不划算的买卖。我们如何才能战胜对自己的不满呢?我的回答是,你是个人,你不会总是战胜自己,你后悔什么,自责什么,焦虑什么,那就趁现在采取行动干什么。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各种遗憾下做出相对优化的选择,既然抱怨自己一点用没有,那就用自己的方式尽力而为,能做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硬着头皮做下去,也许你会发现,硬做下来的结果也不坏,等做完了,焦虑自然就稀释了,自责也会减轻。如果把用来自责的时间用来做事,那么结果就是我们尽心尽力做好的样子。慢慢地,也许你会发现,在做成一些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不满没有那么重要了。
有人说,原谅别人,是为了把事情放下;原谅自己,是为了继续前行。人一生的道路就如一道连绵不绝的山脉,翻过了一座山又遇上一座山,总是要不停地向前迈进;一路上虽有坎坷与挑战,只要拥有执著的信念与宽阔的胸怀,学会释怀,人生的道路就会充满迷人的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