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留住手艺》
这本书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盐野米松,1947年1月1日出生于秋田县角馆镇。秋田县立角馆高中毕业后赴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应用化学科学习。用三十年时间走访全日本,对各地的手艺人进行采写,用手艺人的语言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技艺。在日本作家中被公认为采写第一人。曾因创作《古老的地图》、《加油的日子》和《空巢》等作品四次入选芥川奖候选人。2003年凭借《夏天的池塘》荣获日本绘本大奖。同年,为了表彰他常年坚持不懈的写作活动,国际天文联盟将第11987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YONEMATSU)命名。主要作品有《爸爸的小时候》、《森林中小憩》、《留守白头翁》、《驶向红毛安之岛》、《旅行为哪般?》、《藤木山堡垒的三枪手》、《野外探险大全》、《千年橡胶树的记忆》,访谈录有《留住手艺》、《树之生命,树之心》等。
部分原文:
西表岛在日本的南端,是一个亚热带气候的岛屿。岛上的生活是合着传统的祭日庙会和季节的变化而运转的。人们在祭日庙会和重要的场合上穿戴的芭蕉布、麻布一直流传到今天。
石垣昭子在西表岛有自己的染织作坊。那里的女人自己栽培线芭蕉,取其丝,染色,然后用传统的手法进行纺织。
石垣出生在冲绳群岛中的竹富岛,在东京学过美术,后来回到冲绳开始了传统的编织工艺。她的编织术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同时也尝试着融入了现代的感觉。
织布、拉丝这种活计,不光在西表岛,可以说,在南边的任何一个岛上都是属于女人的工作。即便是现在,这样的岛还有不少。在一个共同生存的环境下能织出好布是作为一个女人的自豪,而掌握了一个个的织布技巧也就成了她们的骄傲。
一般要想学会织芭蕉布的技术通常要用到两到十年的时间。主要的操作都是在织布机上,很快就能记住了,有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但是,难就难在材料的制作商,而且,材料的制作也是很要时间的。
织一匹布如果只用芭蕉茎的芯部,那要用差不多一百根的芭蕉。住在喜如嘉的平良敏子就喜欢花上五六年攒够了芯部的丝线后,织一件漂亮的和服,那可真是上等的和服。
我一般是不分外侧、中部或芯部,而是把它们揉在一起来捻,这样出来的丝线有的地方粗一点,有地方细一点,这样织出来的布也很有趣。我们织布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织好的东西拿到海里用海水来漂洗。这么一个程序下来,芭蕉布就变得清灵灵、凉爽爽的了。海里的盐、太阳的光和风都是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