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岁生日之际,我在日记上写下过这样一段话:
光阴似箭、似水、似飘渺的炊烟,它一直是动态的,永是向前。在这个特殊的截点,自己即将20岁这个截点,我感受到的其实更多是慌张、迷茫,没有任何能立足于社会的技能傍身,不知道未来会做什么工作,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会和谁携手一生。
20岁生日,20岁了,还是对自己有一些希冀。
做个坦荡的人,没什么歪心思,这挺好的。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不好的,也看到自己身上好的,有些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的,就让它慢慢来。
我最希望自己记住的,是:别认为任何事物能够毁掉你,失败、挫折、一切事物,敞开心扉,勇敢的去经历、成长。人生不就是经历嘛。
慢慢来,还是要多读书,也许你突然有一天发现,当下的自己如此丰盈!
至此,日记里的话引用完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偶尔想的很开,偶尔又非常困惑愁闷。
刚才看了一期《非诚勿扰》,看着一位非常有钱的男嘉宾牵走了自己的心动女生,我突然就想到我自己。日后的自己该如何去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我知道父母的能力十分有限,供完我读大学后,几乎就无法再帮助我多少了。现在,年轻人买房还贷款的压力多大啊,几千块的月薪,在房贷的压力下,只能卑微的活着,想着这些东西,心情自然就很烦闷。
张雪峰说过,活着的意义是去体验没体验过的美好。有点道理的,上大学前我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之前的一次暑假,和学校宿舍里的一个临时室友去看了场电影,一进电影院,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好的体验扑面而来,踩在电影院的软软的地毯上,那幽静的环境,让我感觉到舒适、新奇与满足,我瞬间觉得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等着我去体验,值得我去体验。
最近在看白岩松写的《幸福了吗》,我喜欢他在里面推荐的书和电影,我也觉得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丰富的人,蛮喜欢他的文笔,他的思考很有力量。
这本书目录前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一首诗: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的
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这仿佛是参透了人生后的禅语,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心事过重的人,几人不是呢?
都说青春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相比于垂垂老矣的亿万富翁,我们拥有的青春岁月,似乎更加宝贵。可欲望满身的人,总是去觊觎自己没有拥有的东西。
白岩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大学讲课,有一位站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问我:“白老师,我在最后一排,您在第一排,我什么时候能和您一样?”我的回答是:“在我的眼中,现在的你才是在第一排。你有无数条道路可以走到我这儿,但我再也找不到一条可以走到你那儿的路,该难过的是我。”
该书的末尾,也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牟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敬拜。
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
“师父,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
释迦牟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
二十岁的年纪,未来确实有无数种可能,面对物质也好,感情也好,其他东西也好,都得靠自己去争取,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你强大了,各种外在的东西也就都来了。
我对自己日后能一直乐观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总有很多时刻,很多人和事,或者一些不可名状的东西,让我眉头紧蹙。但希望自己以后能时常想着,转过身,微笑起来,给自己一个微笑,给世界一个微笑,然后带着微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