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喜结丰收果,猪岁欣开幸福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辞旧迎新时,走了戊戌年,又迎己亥年,“猪年”春节如约而至。
我们对“年”的热情,总是藏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年味”中,从2019年 1月21日便拉开了春运回家的序幕, 3月1日结束。这条路来来回回,今年预估超过29.9亿人次。
回乡,买年货,走亲访友,乡里,城里的人们忙碌不停。“年味”就这样悄然遍布在全国各地。上个周末,父亲过生,我特意回了一趟老家,看见陆陆续续的家乡人回去,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到似乎少了些过年的味道。
小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盼着过年,那种虔诚的心情、那种激动的滋味,如今每到年末想起仍然激情满怀。杀年猪、磨豆花、磨魔芋、爆米花,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汤圆、给爷爷奶奶、父辈磕头拜年,要压岁钱。除夕夜,鞭炮声由远到近,我们追逐着鞭炮燃放时的硝烟和响声,一家人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过热闹年。
也许,团圆饭还没有结束,一群小伙伴就来到家里串门,跟着这群小伙伴,村东跑到村西,寻找一种过年有压岁钱高兴的劲。那种质朴、那种热闹、那种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
长大后,这些已经印记在脑海中儿时的梦,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挥之不去的影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人生无常,大起大落。有时候像花儿一样多姿多彩,有时候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人生之路,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旋涡;走南闯北,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岁月如光,生活的历练难免会遇到遇上难忘的人和事,正因为这些奇怪的事、难忘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人生更有意义。
小时候,回到温暖的家中是游子们最期待的远行,不论是那美味可口的菜肴,还是堆成小山的糖果、干果年货,有瓜子、爆米花、糖果等等,舌尖上的新年是最难抹去的家乡味道,我管这叫回家的味道,年味。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合家团圆,团团圆圆、共度良宵的好日子。有人、有家,有亲情,满满的爱,满满的情,融合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
午饭过后,走到窗边,仰望窗外,暖暖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成都似乎感觉不到冬季的寒冷,冬季已过,春天就要到了,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正在徐徐开放。恍然间,腊八已过,匆匆忙忙似乎己记不起腊八粥、腊八蒜的味道,小年刚过,吃过的汤圆、饺子也许还没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
下班坐上拥挤的高峰公交回家,看到天府大道两旁路灯杆上挂着的一排排的红灯笼和会展有关年味广告、标语,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来越近了。春节将至,2月4日立春,这意味着春天来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这给刚刚还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着春暖花开日子的人们,带来了不尽的喜悦和希望!
我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春节太多的内涵。华夏5000年,古往今来,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想象发挥的空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岁月新更又一春,迎春还是旧年人。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日日新。”---事过境迁,时隔多年,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
小时候,腊月二十三小年刚过,父母便开始“忙年”,扫房屋、磨豆花、磨魔芋,准备其他的年货已经祭祖用的器具,物品,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
春节,贴春联是最有内涵的一件事,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看春晚、打大贰、“守岁”。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开始了。
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访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作罢。
现在,生活大变样,大多数人过着小康生活,少部分人还生活贫瘠,由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历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变数,赋予我们每个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节传承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是交通发达,便利,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奢侈、幸福、快乐的事情。
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开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的过,新年伊始,时光向好,那就让我们怀揣美好,放飞希望!我们衷心地祝福所有交大人,新春快乐 ,阖家欢乐,“猪”年幸福!
也祝还在回家路上的人们,一路平安,平平安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