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学之旅
这次英国研学是于7月28日正式开始。
对于我们五班一行人来说只有刘佳依来过英国,所以除了小七,其余几个人都是抱着探究而又喜悦的心情,坐上飞机,奔赴大英帝国。
在候机时我搜索了一下英国,大致了解了一下英国。
来自度娘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 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我们坐了差不多11个小时的飞机(可能这辈子都不想再坐飞机了)终于抵达目的地——英国。
我们在英国机场又坐了三四个小时的大巴车,不过回想被英国的大巴车和公路支配的恐惧,我实在是无福消受,我容易晕车,所以每次坐大巴车都晕,英国大巴车真的如那在风暴中大起大落的游轮,让人晕头转向,不知天昏地暗。
营地篇
这里是我们第一天早上我在宿舍门口拍的照片,由于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所以我起的很早,大概三点左右,天有点阴。
我觉得啊,英国之所以叫日不落帝国,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殖民范围横跨七大洲,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天亮的很早,大概三点半左右天亮,天在9点快十点时才黑。

不得不说英国的空气质量是真的很好啊,每天起来心情都巨好,又看看连绵的山还有蔚蓝的天,真的是惬意啊!!!我拍了一组照片周一至周五的晚霞在宿舍门口,几乎没有变化,每天都是少女心爆棚的粉红晚霞。

我们在英国的第一个星期,我们是在一个类似于游学营地的学校里,半天上课,半天出去活动,学校里不止有中国的学生,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
有很多人都觉得外国人都听得懂英文,英语都超级好,我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经过与这些可爱的外国友人的接触我发现并不是,有很多国家英语是第二语言,也有不是的,比如德国和意大利,虽然他们的语言都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还是有些许不同的。
最好笑的是我想跟一个德国小姐姐聊天,半懵不懂的比划了半天,然后人家直接告诉我,不好意思我听不懂英语,我是个德国人。最后的最后以尴尬的笑场结束对话。

我们在学校里有一伙玩的最好的朋友是来自巴西的友人,我们的缘分是从一个叫费德兰多的11岁的小朋友开始的,他一个劲的对我们一群中国人乐此不疲的说“你好”。
一群中国人看见一个外国小朋友对我们如此热情,当然要更热情的回应,一来二去,我们一群人就跟这一群可爱的巴西小朋友玩到了一起。

其中我们玩的最好的就是叫费德兰多的11岁的“你好”小朋友,费德兰多对我们很好奇,我和他和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我很喜欢中国,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发达而神奇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很神秘国度。”
我们在感叹英国的天这么蓝的时候,费德兰多曾经很不解,问我说“天不都是懒得嘛?”我一脸无奈的道“在我们的城市郑州天是灰的。”由于英语水平有限,半天才让费德兰多明白天空是因为工厂的污染,所以是灰色的。我有些沮丧,费德兰多看出来我的心情。
可爱的费德兰多安慰我,“要不你们跟我去我的城市吧,我们的天空很蓝,不是灰色的。”我看着费德兰多“你好可爱啊,虽然我们的天空是灰色的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我们的城市的。你如果有时间可以来中国玩。”费德兰多开心的说“我们的城市也有很多好玩的,有时间你也可以来玩,我给你当导游。”

我们还认识了伊丽莎白和玛利亚,虽然双方都因为发不标准对方的名字而无奈,但并不影响我们玩的好。





这个就是我们营地门口的晚霞。

我们去的几天晚霞几乎就没变过。

费德兰多很喜欢学习中文,他在超级认真的描字帖。


游玩篇
第一天我们的行程: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伦敦眼London Eye
大本钟Big Ben
议会大厦The Parliment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Westminster Abbey
唐宁街10号Downing Street
特拉法加广场 Trafalgar Square
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下图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欧式风格的教堂很震撼。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于这座教堂在伦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曾有过一座自东撒克逊王塞伯特在公元7世纪建造后便长期矗立的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现址上,当时,它本应建在托尼岛。该岛已经消失,因为泰晤士河道变窄后它与岸地融为一体。这座教堂的建立似乎是遵循圣伯多禄的指教,据说他曾在首位主教梅里图斯领行的封圣典礼上现身。从巴耶彩图(彩织广景壁画,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1世纪诺曼征服者威廉侵占英格兰的过程。传说为威廉王后玛蒂尔达亲织,画中共有1152人和72幕场景)上看,这座老教堂建有中心塔楼、交成十字横线的两侧耳堂和铅板屋顶。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两大部分组成。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主体部分长达156 米,本堂两边各有侧廊一道,上面设有宽敞的廊台。本堂宽仅11.6 米,然而上部拱顶高达31 米,是英国哥特式拱顶高度之冠,故而本堂总体显得比例狭高,巍峨挺拔。耳堂总长62 米,与本堂交会处的4 个柱墩尺寸很大,用以承托上部穹顶。穹顶以西是歌唱班的席位,以东是祭坛。教堂西部的双塔(l735~1740 年)高达68.6 米。平衡本堂拱顶水平推力的飞拱横跨侧廊和修道院围廊,形成复杂的支撑体系。

剑桥大学(英文名称: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勋衔:Cantab),坐落于英国剑桥,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 其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剑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前身是一个于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
八百多年的校史汇聚了牛顿、开尔文、麦克斯韦、玻尔、玻恩、狄拉克、奥本海默、霍金、达尔文、沃森、克里克、马尔萨斯、马歇尔、凯恩斯、图灵、怀尔斯、华罗庚等科学巨匠,弥尔顿、拜伦、丁尼生、培根、罗素、维特根斯坦等文哲大师,克伦威尔、尼赫鲁、李光耀等政治人物以及罗伯特·沃波尔(首任)在内的15位英国首相。 截止2019年3月,共有117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二)、11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六)、7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八)曾在此学习或工作。
2018-19年,剑桥大学位居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7、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世界第7。2019-20年,剑桥大学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世界第4[3] 、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3

伦敦眼(The London Eye),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为伦敦的地标及出名旅游观光点之一。

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当时赞助商还是英国航空公司因此又称千禧之轮,总高度135米(443英尺)。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由序号1排列到33。因为宗教忌讳,没有13号),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伦敦眼”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称"千禧摩天轮"。乘客可以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伦敦眼”在夜间则化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伦敦眼还为2015英国大选亮灯,红灯代表英国工党,蓝色代表保守党,紫色代表英国独立党,黄色代表自由民主党。

唐宁街10号(10 Downing Street),位于英国首都伦敦威斯敏斯特,威斯敏斯特区白厅旁的唐宁街,一所乔治亚风格建筑物。传统上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但自从此职由首相兼领后,就成为今日普遍认为的英国首相官邸。其设计朴实的黑色木门,缀上白色的阿拉伯字“10”,成为了人所共知的标标建筑。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1]。由于空间限制,有99%[2]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2018年8月10日,英国大英博物馆举行非公开仪式,向伊拉克驻英国大使萨利赫·侯赛因·阿里交还八件大约5000年前的物件


我们晚上住在不同的寄宿家庭里,我们寄宿家庭的奶奶真的超级好,超级和蔼。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牛津”(Oxford),位于英国牛津,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 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剑”,并且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牛津大学的具体建校时间已不可考,但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之后1167年得到了英国皇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牛津大学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该校涌现了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国家元首,其中包括27位英国首相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政商界领袖。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从1902年起,牛津大学还设立了面向全世界本科生的“罗德奖学金”。 截止至2019年3月,牛津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有69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九)、3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二十)、6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九)。
2018-19年,牛津大学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5、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5。 特别的是,牛津大学于2017-2019年连续三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
2019-20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17]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颁布的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五,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7。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康桥。

再别康桥
现代·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