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妈微信讨论群里,哭、暴怒、反抗、退缩、说“不要”是最令父母感到困扰的情绪行为。宝宝们并不是故意要闹,而是一个建立自我认知与独立养成的阶段。面对宝宝不当的情绪行为,父母要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以适宜的方式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哭:不同年龄的哭,意义不同
相信新手父母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喂奶已让人心力交瘁,孩子又哭闹不止,找不出原因,只好两手一摊说:「你到底想要怎么样」但眼前的小宝贝只是哭得更大声。
哭泣是人类一出生为了要存活下来的能力,所有的哭泣背后都有其生理及心理上的意义。因为生存发展的需要,让不同阶段的哭呈现不同的意义:
零到一岁:需求未满足
周岁前宝宝的哭多半和生理需求有关,而且想喝奶、要换尿布、要人陪的哭声都不大一样。四个月大宝宝就有情绪感染能力,情绪会受到大人生气、烦闷或兴奋而牵动。所以,当排除生理需要,而宝宝依然哭泣时,不妨观察一下家里的气氛有没有什么改变。
零到一岁是孩子建立信任关系期,若孩子常出现歇斯底里的哭泣,却又排除是身体不舒服、生理需要等因素,父母要检视一下自己和宝宝的亲密关系,是否互动或沟通的方式不佳,以至于孩子往往需要通过大哭,才会获得注意。
一到三岁:权利争夺
小孩心理发展上迈向自主阶段,由于寻求自主的挫折,负面情绪变得特别多,哭多半和权利的争夺有关,略带「谋略性」、有点耍赖。例如,哭完会抬头看看妈妈的反应是怎样,没反应再继续哭。
三到六岁:学习受挫
孩子大多已经上幼儿园,进入学习阶段,此时期的哭大多和小伙伴及学习挫折有关。由于接触到全新的环境与人事物,情绪受波动的机会变多,但孩子的语言还不是很有逻辑。因此,家长会常搞不清楚孩子为什么哭。
第一逆反期
从孩子会讲话到三岁之间,宝宝会有一段时间只喜欢说No,不喜欢的事情说No,喜欢的事情也说No;穿衣服?不要;那脱掉?也不要;去睡觉?不要;那起床床?也不要。
第一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近年来,中国儿童的第一逆反期提早到了两岁。一项家庭调查显示,2-4岁的幼儿中,有80.2%已有相当强的自我主张。孩子到了两岁左右,会有一个喜欢说“不”的叛逆时期。
幼儿的「不要期」有三阶段:
一岁半到两岁:试探性的不要
主要在测试大人的反应,试探「说不要」带来的好处,或是「一下要、一下不要」。例如:一下很黏人,下一刻又表现出他不需要你;有时候强迫你帮忙,却又在你提供帮助后拒绝你。
两岁:拒绝式不要
随着主见愈来愈强,有可能是真的不想做,也可能是故意不照着你的意思做。
三到四岁半:唱反调的不要
想要证明自己长大了、自己有能力控制环境,他们讨厌凡事被人决定,所以不只不爱照着做,还偏要做爸妈禁止的事情。例如:故意把饭丢在地上,看看你有什么反应。
给父母的建议:
1.面对幼儿的逆反行为,父母要明确认识到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父母和养育者应该顺应孩子的这种发展,同时也需要给孩子设立合适的界限。在安全范围内允许孩子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
2.对不允许的行为家长应该坚决而温和地说“不”。
3.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惩罚。要清晰定义被惩罚的是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要有理智地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避免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4.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去做,也相应地了解孩子的特长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