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书是《高绩效教练》。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惠特默。他专门从事教练咨询工作,曾获得国际教练联合会授予的总裁奖。开启你问我答的沟通有效模式,是我读了它最大的收获。
一、你会提问吗?
请大家先看这一组小镜头吧!
镜头一
A:我要不要把这件衣服买下来?
B:这件衣服很好看,买!
A:这衣服越看越low,还那么贵,当初要不是你说好看,我根本就不会买。
镜头二
A:我要不要把这件衣服买下来?
B:这件衣服不适合你,还是别买吧!
A:那件衣服款式好,布料佳,正适合想改变的我。如果当初不是你阻止,我早就穿在身上了。
这样类似的情景,你是不是很熟悉?其实,无论你说的是哪一种建议,对方一旦不满意,就会把责任推在你身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是她求助于你,结果却反过来责怪你。只要你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表面是在向你征求建议,实际上对方更需要的是你来帮她理清思路。
相反,如果她是在你的提问引导下,最终做出了决定,那么,无论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想方设法地克服,担负起她该负的责任。
镜头三:
A:我要不要把这件衣服买下来?
B:你最喜欢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你觉得这件衣服好在哪?
你最看上它的什么?
你希望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这样的衣服,你觉得最理想的价格是多少?
相信在你这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对方逐渐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她就会做出买或者不买的决定。决定是她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所带来的后果,她自己就会去担负,而不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从这三个例子,咱们可以看出给人建议的时候,我们要避免踩雷。镜头一镜头二都是雷区。第三个事例的做法就是真正的开导,这样的沟通才有效。
避雷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提问,帮助他人梳理思路,让其自己做决定。
二、我是这样提问的!
某一所小学新学期来了两位语文老师。他们都热爱教育事业。他们都有着很好的语文功底,但是一学期下来,两个人所带班级的成绩却差距特别大。
甲老师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每一篇课文。上课时,喜欢把每篇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详详细细地讲给学生。但是令他十分生气的是,每次测试,他讲过的内容,许多学生都答错,尽管每个知识点,他反复地讲,详细地讲,但是,这种情况还是经常出现。所以,学生被批评,被指责是家常便饭。
乙老师喜欢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再问学生有什么想问的,在学生提问了之后,他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然后就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就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轻松;这样的学,主动。出乎意料的是,他所带的班的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特别浓,语文成绩出奇的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甲老师不懂得怎样开导学生,而乙老师却深谙其道。他通过收集学生的问题,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再通过一步一步地提问,启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白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责任的回归让学生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提问的方式,能帮助对方开发潜能,把责任感回归到自己身上。这就是开导的真正意义。
三、我问你答
先来看一看我与学生曾经的一段对话吧!
小许:老师再过两个多月就要毕业了。我十分纠结,是要去参加邻市的重点学校的入学考试不是直接升上本校的高中部?
老师:你希望三年后考上怎样的大学?(目标)
小许:我至少是二本线的。我理想的大学是华南理工。
老师:那你喜欢在一个什么样的高中学习?(把目标具体化)
小许:当然是师资强,学风好,学习高手如云的学校。
老师:你现在成绩,强项是什么?弱项呢?总分与这所学校的差距多大?(分析现状)
小许:我各科成绩较均衡,但理科成绩更胜一筹。如果加把劲,再加上发挥正常,考上的胜算还是挺大的。
老师:你身边有认识的人在哪就读吗?(分析现状)
小许:有!我姐姐最友好的同学就在那儿读。
老师:那你怎么才能像她一样呢?(引导选择)
小许:我记得当时她特别努力,每天都认真学习。
老师:还有吗? (引导选择)
小许:啊,对了!她向考过的人打听报考的事项。
老师:只是这样吗?再想一想。 (引导选择)
小许:她买过模拟卷来练习。听我姐说,她备考很充分,所以成绩很好,还读免费呢。
老师:那你打算怎么做呢?(强化行动意愿)
小许:我决定报考重点学校。因为这个学校的实力明显比我们学校的高中部强。
老师:你接下来会具体怎么做?(强化行动意愿)
小许:先找我姐的同学详细了解报考事项,再找摸拟题来做,还得与爸妈商讨学费的事情。
在与小许的沟通过程中,我歪打正着地遵循了GROW模型提问,激发了他进行全盘思考。
第一步:G -- Goal——确目标。
能过提问,问清楚他的目标是什么,并且把它具体化。
第二步: R -- Reality——认清现实。
能过两个问题,让他搞清楚自己的现状。
第三步: O -- Option ——慎重选择。
在他抛出问题时,我并没有为他做出选择,而是通过追问,帮助对方建立自我责任感。因为一旦我评判了,帮他做了决定,责任就回到了我身上。通过三次提问,让他找到最佳方法。
第四步: W -- Will——强化意愿。
通过提问,让他明白具体如何行动,促进他赶快行动起来。
整个开导的过程,我只是轻松地抛问题,小许却一次又一次地严肃思考,事实证明,我们的沟通是有效的,是成功的。
GROW模型提问,让对方不断地认清自我,不断地反思,再做出选择。这样的引导,比苦口婆心地劝说,比绞尽脑汁地出谋划策,更有实效。
说实话,看似简单的你问我答,实际上是一个提升言值的技术活。技术高超的人,在自己需要做决策时,不知不觉中就会按这个模型来启发自己。
放弃一味的说教吧,开启你问我答的模式,提升言值,让我们的沟通更有质量,让你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