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将近一周时间,每天平均1小时,看完了亲王的新作《两京十五日》。很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读完一本历史小说。
一个接一个看似无解的危局,一次又一次用巧妙的铺垫解开,让读者欲罢不能。前期的描写似乎更有代入感,后期的惊心动魄大反转稍显突兀。在皇陵玉石俱焚的场景强行高潮,就像电影一样为了渲染大场面而故意打造。毕竟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手帕之谊带来的怨愤能把一个人逼到如此绝境。
小说的前期主体部分围绕着迁都废漕一令带来的蝴蝶效应。在自闭视听的封建时代,皇家往往基于政治立场,以巩固皇权为目的颁下诏令,居高临下自以为是。一道政策的出台,如果不能惠及民生,那一定不是好政策。在百姓的立场看来,他们的诉求无非就是有住所,吃饱饭。为什么会产生民间教会这样的组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皇城幽闭,一叶障目,帝王之家未曾与民同食同寝,哪知民生如何?在弱生产力的时代,面对灾害、战乱、权变,蝼蚁之力如何抗争。求生的本能让万物聚集互助,人类也一样。乱世下的百姓无非就是图个活下去的念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报团取暖罢了。
相比主角吴定缘这个虚构的存在,我还是对真实的历史人物兴趣更浓。因为作者大胆的细节描写一定是基于大量的文史资料加个人脑洞大开所形成的。青年朱瞻基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饱满,可能是受大明风华电视剧的影响,读的时候脑海里自动对号到朱亚文的那张脸了。青年于谦的刚直不阿与石灰般的忠心义烈为这段惊险旅程添上浓墨重彩的关键一笔,小说对历史上于谦的仕途发展也有了非常合理的铺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