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里的文学”有感

提笔了无痕:

    一道选择题,你会选择用俗套的话语来描述伟大的母亲,还是用朴素的语言来讲述平凡的母亲。

    我想你会跟我一样选择俗套的话语描述伟大的母亲,这是固态思想的结果,是教育烙下的瘤点,但是不妨碍我们的情感共鸣,让我们细细品读下面的白话。

   “坟头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

   “如今她的坟就在村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包。每次回村,我总要去那儿站站,跟她说说话.....”

   ”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爷爷,但我已经30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相信你和我一样,看不到语言的华丽,见不到文学章法,亦没有“辞藻堆砌”的陷阱,但是就是最真诚的表达,最朴素的文字让我感受到最直击人心的魅力!

    这是在工地搬水泥的大叔所创作的作文,除了回忆母亲在世的温馨画面以外,就是字字真切的念想。但是他的笔下,却仿佛有了体温和灵魂。

    当我读到”我已经当了爸爸......"的时候,我知道他已经担上了爸爸,祖父的身份,内心却永远住着个想喊妈妈的孩子。他可能从没对子女流露过脆弱,却把最深的柔软留给了黄土下的母亲。读到“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是整段文字最令人心酸又温暖的点睛之笔。它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寄托着一种近乎童真的期盼——当生命走到尽头,卸下所有重担,归于尘土之时,或许就能跨越阴阳,重新获得呼唤母亲并被母亲“听见”的可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部名为《文起京华》的新北京作家作品精选集如一口巨大的回声井,沉入这座当代最令人眼花缭乱的巨型都市内部,回荡着轰隆...
    深蓝色的帽子阅读 23评论 0 0
  • 窗台上的薄荷 林小满第一次注意到那盆薄荷,是在连续加班的第三个凌晨。 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外,月亮正沉向建筑群的缝隙。...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阅读 22评论 0 0
  • 麻绳在手腕勒出紫红血痕,我像个待宰的羔羊 女人正把我的脸往发霉的墙面上撞,她的银质吊坠耳环随着动作甩成两道寒光,每...
    流浪的春风阅读 30评论 0 2
  • 朋友圈浮世绘 朋友圈里的“深夜食堂”赫然闪出,一张模糊但诱人的美食照片上桌了。配文是:“加班狗犒劳自己!”我认...
    菜园日志阅读 12评论 0 0
  • 冬日的河床是天然的花,霜降后龟裂的河泥布满细密的纹路。像极了母亲压在玻璃板下的勾花桌布。我们用枯枝在冻土上画房子跳...
    北极的童话阅读 2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