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单亲奶爸,带着4岁的女儿历时71天,全程4000多公里,跨越山川湖海,骑行进藏。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很多网友直呼羡慕,他们的旅程,让人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坚持。
就像爸爸写给女儿的信:
看到新闻,我很佩服这位父亲。
我们都渴望诗与远方,渴望拥有这样一份旅程,但不可否认,这个过程一定是艰辛的。
爆胎这件事到最后真是习以为常了;
在云南红拉山,较大的坡度和一直下雨的天气,为他们的骑行带来很大阻力,
“外面很冷,但穿着雨衣里面流了汗,整个人就处于低温的状态,完全骑不动,到后面只能是推”。
看一位网友的评论——
这位网友的评论,不只是让我们更明白骑行的艰辛,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父亲与母亲不同的教育态度。
就像下面这位网友所讲——
我所理解的,是大多数母亲不会愿意看到孩子小小年纪就吃很多苦,她会心疼,总想着再长大一些吧,而大多数父亲则希望孩子从小坚强一些,独立一些。
至少我的爸爸妈妈是大多数的其中之一。
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周才回家一次,因为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这么久,也没有住校的经历,大概哭了整整半年吧,每次想家的时候都会偷偷哭,很多人和我一样的情况,因为这样的事情,学校不乏忍受不了思念而放弃学业的学生。
自然也有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吃不好,睡不好,去学校探望,顺便带些好吃的,安慰几句,但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来过。
那会我爸说,没什么可探望的,不但不能改变处境,甚至还会引发我盼望的心理,分散学习的心思,总之这事很小,熬一熬就过去了,习惯了就适应了。
我妈虽然有心探望,但基于我爸的教育方式总是效果出其的好,她会适时妥协。
不仅对我这样,对我妹也是,所以整个学生生涯,我们从来不会去想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探望我们这件事。
但我们每次回家,却会风雨无阻的接我们,好吃的零食也从来不会缺。
我家老三是个软心肠的小姑娘,比我小了整整七岁,就是很多小事爱哭鼻子的那种。
我上大学的时候,她经常送我,看着我离开,回家都能哭鼻子,搞得我妈还以为我俩吵架了呢。
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我印象特深。
大概是她上高二那会,周日回校,搭公交车去的,到学校的时候已经不早了,五六点钟的样子,因为周日晚上是有自习的,她到了学校之后才发现有本书落在家里了,很着急,就给我爸妈打电话,意思就是想让他们帮忙送一下,但我爸直接拒绝了。
后来还是她自己回家一趟,找到那本书,又火急火燎坐公交车赶回去。
我不知道她那次哭没哭,但我知道从此以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她再也没有落下过东西。
其实,以前的我不能理解我爸的做法,在贪吃依赖的年纪,为何对我们如此地“苛刻”,甚至可以说有些不近人情。
后来慢慢长大,当我遇到一些困难,能够独自处理,当我遇到一份渴望,能够无畏向前,我才知道:独立这件事,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真正学会。
就像这位94年的单亲奶爸,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什么叫做坚持一样,我们花二十年的时光在教科书上不断学习的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做独立、什么叫做思虑周全,都不如父母带领、参与的一件事来得深刻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