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情怀这个字眼突然被炒得火热,为此我特意查询了下百度百科,解释是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与所生发的情绪相对应。提到情怀这两个字,我首先想起的是梁羽生先生在《冰河洗剑录》中的一句话,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而在当下,这个词语大多被理解为怀旧的情绪。
新时代、新年份、新起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天天都是崭新的开始。每逢我们辞旧迎新庆新春,每逢我们挥手作别过往全情拥抱明天的时候,偶尔回味一下过去没什么不好。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个念旧的民族,这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泛黄的照片、带锁的日记本、用久了的物件、经年未见的故友、残破不堪的老宅以及匆匆流过的岁月、甚至是醇厚回甘的老酒,都能成为缅怀的对象。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情怀这种东西是属于年长者的,是历经风霜雨雪后岁月沉淀出的寂寥心境。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这是受限于阅历和时间,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经历过的一段最难得的肆意时光,也是青春之于我们的致命吸引力,刹那芳华,却覆水难收破镜难圆,比永远更遥远。
我们在开启新篇章的同时,又在不断的追忆着过去。往昔固然一旦逝去就永不再回,而今朝又如流星划破天际后终要归于沉寂,当数不清的日子被抛却在身后渐渐凝固为时光里的回忆烙印时,就是我们心生怀念的时刻。无论是旧物还是故人,无论是老家还是往事,亦或仅仅是一首诗词、一支歌曲、一种食物、一个场景。我们怀念的,是从已逝岁月中筛选而出的珍贵片段。我们怀念的,是不曾或忘的甜蜜与温馨,浪漫与纯真。
幸福也好,快乐也罢,正因为有过悲伤、欢愉、失落、喜悦、希冀等诸般滋味杂陈,才能将回忆调剂得酣畅淋漓。我们悲痛欲绝过,也开怀大笑过,但最终总要繁华落尽。而回归真实的人生不过是走夜路、摸黑门,不到下一刻,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也许什么也不会发生。每个人都是在踽踽独行着,在莫测的生命旅途中,谁也帮不了谁。活着,是用明天的幻美来支撑着眼前的苟且。
那么,为何总是喜欢一再的怀旧呢?仅仅是由于现实的生活状况不如意?还是因不确定的未来太过梦幻模糊?或许仅仅是那份埋藏在血脉中深入骨髓的孤单。
是的,孤单。这是一个全民狂欢的年代,其实也是个孤单落寞的年代。有句歌词写得好: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们身处于熙熙攘攘的喧嚣最中央,而心中却深埋着缱绻的孤单。
我们究竟为什么会如此孤单?是缺少父义母慈、兄友弟恭的家庭温暖吗?显然并不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朝,精神生活却似乎愈发的匮乏起来。为了弥补这种缺憾,我们四处寻求着新鲜与刺激。于是流行文学大行其道,没人再愿意去啃晦涩难懂的著作。于是偶像剧集遍地开花,没人再喜欢将时间浪费在一部冗长的文艺影片上。于是网络游戏层出不穷,没人再留恋孩提时的幼稚玩耍。
生活越来越便捷,电话、手机、QQ、微信的逐渐普及使得沟通变成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脱离了手写书信一来一回的漫长等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至极,理应靠的更近。可是,隔着冷冰冰的屏幕输入的文字或语音不再沾染一丝烟火气,如此的轻而易举反倒显得因泛滥而廉价。不知有多少人会怀念邮寄年月里,因一封书信所带来的期盼、思念、牵挂、惊喜、雀跃和感伤。
随着网络科技时代的到来,获取讯息和知识的方式变得简单快捷方便。想要查询什么,一个搜索引擎就基本解决。只要带上一款连着网络的智能手机,随意动动手指仿佛每个人都是移动的百科全书。是否还有人会想起在那些完全依赖于脑补的年代里,躲在图书馆感觉头脑像块海绵般在不断汲取着知识时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改革开放至今,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了。而我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发展速度,都犹如坐上了火箭般的迅疾。短短四十年时间,我们的物质生活就追平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在许多方面比之发达国家也不遑多让,但是心境上的提升,几十年还远远不够。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高科技智能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历经了因社会进步带来实惠的乍喜过后,竟心生惶恐和浮躁,逐渐失去了最简单朴实的快乐。
看起来我们的业余活动多么的省时省力丰富多彩啊,可每每午夜无眠的辗转反侧,为什么依然会觉得孤单至极?原来那些所谓的热闹火爆前卫时尚,在熄灯前都恍然如浮光掠影般乍现而逝,能够慰藉的仅仅是感官的需求。而被皮囊厚厚包裹住的心灵,仍旧漆黑得索途不得,荒芜得寸草不生。有人开始暴躁,匿了姓名在网络上乱骂。有人开始忧郁,看各色娱乐节目笑得没心没肺。有人开始焦虑,小小一个由头就能对家人大发脾气。有人开始抑郁,常年都要到心理医生那里去。
曾经无数次看到过烟花寂了又灭灭了又寂,寂灭之间有一种残酷的美,像撕裂的帛、摔碎的瓷。敢问烟花有多寂寞,我们就有多寂寞。当任由这寂寞在灵魂深处幽幽歌唱的时候,当尝试了各种消遣均不得其法的时候,终于开始有一种叫做怀旧的情怀滋生出来。它如灯火点亮暗夜,在我们萧条了太久的心田上开出绚丽的花朵,而这些璀璨不是别的,正是那些曾经发生过的,被遗失了的美好。往事之所以难忘,就因为它是美好的,纯真的,质朴的。哪怕是一段曾伤筋动骨的感情,也隔着厚重的岁月变得弥足珍贵,只因现下的我们,早已练就了刀枪不入,连伤心都成为一种奢望。
情怀这东西,就是在此关键时刻悄无声息的攻占我们心房的。它令我们节节败退,无法抵挡。既然不会再有新的感动被催生,幸好还剩下旧的情怀能动容。这就够了,至少证明我们还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终年如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亦或是一个毫无热度的网络符号。
因此我们从全民狂欢变成了全民怀旧,并像是总算找到了宣泄口般的执着和狂热。同学会、同乡会被组织得热火朝天。老物件、老家什被当做古董珍藏。老街老巷老胡同,作为旅游景点被热捧。一辆早该报废却因承载了斑斓岁月的绿皮火车成为旅行的首选,几件过了时的衣衫竟带动起复古风的潮流,一首牵动过青春的经典歌曲更能引发一场集体泪崩。
突然之间,生活随时被这些满坑满谷的情怀所占领,并占据得霸气强势理直气壮。突然之间,事物但凡沾染或试图沾染上情怀的境界就预示着会爆红。突然之间,商品只要被打上有关情怀的标签就意味着有利可图。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回忆里挖掘着够格触动自己的情怀,也无时无刻不在为外界大肆渲染出来的情怀感动着,更无时无刻不在透支着早已筋疲力尽了的情怀。
情怀到底是什么?是高尚的心境,是心中对于真善美的人生感悟,它与情义等同,乃世间无价珍宝。如今居然成为一个噱头,一种策划好了的营销手段,被商家包装起来当作明码标价的消费品贩卖,被大家趋之若鹜的跟风抢购,我们又让情怀情何以堪呢?
情怀的价值正是它的无价,情怀的美好在于它的纯真,当有一天它明珠暗投于商家的怀抱,试图用昔日的旧情印上条码来牟取我们已然廉价了的眼泪和金钱的时候,谁还心甘情愿为这份情怀买单?如若愿意,那有价的情怀在我们心中是否依旧纯粹并珍贵?
个人的往事,叫做记忆。大家或者国家的往事,叫做历史。怀旧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相应产生的人人都无法避免的情绪,就像我们需要去了解和熟悉历史。缅怀记忆,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怀旧是一种美德,是推动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原始本性之一,本应值得被推崇而不该来声讨。
但是过犹不及,如果任由商家用情怀画地为牢的圈住我们的感情,那最终伤害的,仍然是我们的感情。情怀不是耐用品,属于记忆的光影碎片也就那么多,用一点少一点不可能再生,过度索取的结果就是它终有一日会消失殆尽。如果放任把记忆掏干成空白,那人生岂不更加苍白。我们还剩下多少情怀可以被消耗,还留有多少感情可以被伤害。
情怀困住了我们,其本身并不算可怕,不念旧情的人才更可怕。真正令人痛惜的是,这世间的珍贵越来越稀少。贩卖情怀时代的来临,吞噬的,也许是我们心中最后一片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