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信仰,寄托于纲常伦理之中。
也因此,每次到传统节日,都会多一点对家的眷恋,特别是在追忆先祖的清明节日。
相比中元节,清明似乎小清新一些。每到这个假期前,大家似乎谈论郊游、踏青,多于讨论上“肥”(大理说法,即扫墓)/拜山(广东说法)。不过,看到早上朋友圈有潮汕同事披星戴月回家,心里还是有几分羡慕的——毕竟,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寄托在山水、先祖处。而我,只能向西边眺望,用最朴实的方式,寄托思念。
回想儿时同家人去上“肥”的感受,是很让人心情平静的——特别是看到祖先石碑上,有记录众儿孙名字的时候。这时,总能寻到一种源头,去回答“你是谁”这样的千古哲学命题。
前两天有听到一种“终局思维”的说法,仔细琢磨,还是有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相比起“死亡”,似乎“终局”从字眼上,就规避了中国人的忌讳,但其实两者相似。
“你设想过你的终局吗?”
偶尔我也会和友人讨论这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很多,但实际上,清晰答案并不多。
造成这个情况,似乎与我们生活节奏加快密切相关。
古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现代,把年换成月、天、小时,依然成立——多少网红一夜之间众人皆知,多少明星一夜之间众人唾弃?家庭、公司亦如此。在这个变动的环境中,焦虑越来越多,人人皆感慨“世事无常”,所以开始及时行乐,用明天换当下。
现在似乎很流行一种观念,2019经济寒冬,想在乱世中求生存,“抱大腿”是一剂良方。别创业,别冒险,别犯傻成为共识,把祖先的开拓精神先放一边。
而最近我却开始质疑这种观念的正确性。
我的祖辈,有一支血脉是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马帮。他们行走茶马古道,以贩盐为生。
我去看过他们居住的老屋,虽然宽敞、僻静,但却与世隔绝,经济发展缓慢。而后来,有人从这个大山来到城镇,让我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如同多段的火箭助推器,一辈一辈,将我送到了中国发展迅速的东部,辗转四大一线城市,让视野拓宽。
如果,不是那时祖辈拓荒而出,后面的一切也无从谈起。
反观传统,似乎开拓进取才是正道,无关环境、无关互联网寒冬,重要的是,心中平静而富足。
抬头四望,新的奋斗正在开始。哪怕是假期,广州图书馆依然大排长龙,长长的队伍进入阅览区后,如水银泻地,狂奔而热血,亦如当年在茶马古道加快步伐赶路的祖辈们。
2019清明,和家乡远离,但与传统和祖辈的精神共进。
感恩传承。
2019年4月5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