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或者无意识,我们总是习惯的给别人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在潜意识中完成对他人的价值判断。可是我们是否曾用标签化的方式来一场自我的剖析,我们从朋友圈听到过这样的标签,阳光,美丽,睿智,等等许多优秀的赞美的形容词。我们默默的用他人给我们的标签代替了自己的判断。在这种赞美下包裹的糖衣炸弹,非常难以发现,让我们感觉无所不能,蚕食我们的理性。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活在这个是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难?”泰勒斯回答 :“认识你自己”。在这里,我也很难说是否真的认识自己。
1.我们是否真的很理性?
理性与感情可以说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外在表现,把二者比作一座冰山,那么,感情便是水下的90%,这样可以说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为什么撞到冰山的一角就沉了。理性要求我们用逻辑、用道理去分析问题,可感情却不是这样,开心我就去做,不开心,我就十分的抵触,甚至可以找出荒诞的理由去支持它。是否在学生时代有曾这样的经历,当一堂考试公布答案后,有时发现自己的答案错了,可越来越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最后相信自己真是记错了,甚至有时得到自己的答案后依旧相信自己是涂错了,更甚至是有时不去面对客观事实,找了一个理由有敷衍过去了。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出我们被感情蒙蔽了,我们不愿意去直视我的内心,不愿相信努力过,还是没有结果,那样会是非常的痛苦的,于是我们的感情就选择欺骗,隐藏事实,来获得更好的情绪体验,也许也是一种自我保护,避免我们很被心灵击垮。有时我们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努力,我们却无比的高兴,潜意识或者说感情,记住了这种情绪,被我们放大了好多倍,仔细想一想,我们是否真的高兴过头了。我们很难分清理性与感情的界限,其实希望在下一次考虑问题,暗示一下自己,是否自己真的理性。
2.记忆存在偏差。
由于感情的存在我们的记忆也出现了偏差。潜意识有加强自我的意识,我们应该会清楚的记得过去的事件,可是我们的认识是错误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利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这本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中写下:“也许你不相信,但有一个事实,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不像录像带或者录像机一样记录客观事实,他在生活中不断的过滤和改造。”我们会总是记住我们帮助过它人,却很难记住它人帮助过我们。对记忆留一些戒备,不要太信信记忆,相信当下判断
3.我们生活在自己创造的自我中
很多人家中有这样一面镜子,在镜子中永远是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他们的多数自拍就是在这里完成。是否想过,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心中创造的模样。在朋友圈我们听到很多的赞美,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反思后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恭喜你,如果不是这样,那就需要好好在反思一下,狠狠地扇自己一个耳光,重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空中楼阁真的只是不懈实际的幻想,每个人不可能就是天才,每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找到自己的定位。
反思自己真的是一件和很难得事,我们很容易用切片思维代替全局思考。拿出一张纸,把自己的反思写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