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本周一开始,为期四天的信息化教学培训班开始了。
记得上周,工作单位下发举办第一期信息化教学培训班的通知后,本部门通知自由报名。我在第一时间看到消息,赶快报名。这次的培训领域是我长期关注、持续实践并且有所小成的信息化教学,主讲嘉宾也是具有一定经验的名家牛人,因此我很期待开课。
协调工作
由于报名人数多,部门内部还进行了协调,幸好我报名较早,得到了机会。为此,另一位同事无法参加了。
由于培训影响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必须尽早做好协调安排。领导专门发消息,询问是否需要出面协调,真是太关照了。不过我还是自己出面与同事沟通,请求帮忙顶替自己的工作,当得到确定的答复时,确实充满感激。
报名结束后,我仔细阅读了通知文件,意外地发现,培训地点竟然在新区,而不是在老区!难免有一点感到坑爹,因为新区需要坐通勤车,需要早出门,晚回家,进而导致无法接送孩子上课。由于孩子上课校区与老区很近,如果培训在老区,我就可以自行送上学和接放学,不影响参加培训。
当然,即使培训地点在新区,我也会报名参加的,因为这是自己期望的内容,所以愿意付出时间和代价。显然,这次培训,要比自己到外地参加相关培训,还是方便得多。
关于如何接送孩子上课的事,我和老婆沟通后,确定了具体的方案:
第一天,我带孩子去参加培训。第二天,请在同事帮忙送孩子上课,老婆接孩子放学。这位同事的孩子和我小孩在同一个课外班。第三天,由于老婆也要出差,我还需要进一步协调。
之所以写这件事, 因为它给我一个提醒:
——做出决策前,要认真分析所有信息,以免因忽视某个信息,导影响决策的执行。
——三思而后行
——谋定而后动
培训记录与心得
1.《信息时代如何做一个好的大学教师》
背景
我们处在信息革命之中,经历了从数据化、网络化、移动化到智能化的演变历程。
问题
对于新生代的互联网原住民,由于他们知识获取的途径变得多样化,所以教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例如,上课提问环节,要么学生都在低头看手机,不回应;要么学生的应答,老师无法应对。为此,培训师播放了视频《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结果学习提出了许多关于假设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尴尬脸红的问题。
如何为互联网原住民上课——疏还是堵?教师该如何应对?
三个方案
- 角色转变
- 思维转变
- 技能转变
具体案例
厦门大学
一位老师上课认真,但专家问“本节的内容,如果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他们是否能看得懂?如果能看懂,那么这节课中老师的意义和价值何在?”这位老师才意识到,虽然讲课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存在着致命的硬伤——上课无用,工作将被替代。
-
《东亚史》
- 老师做的课程设计安排文件,说明本课程的目标,提出作为考核论文学生要回答的大问题,进而说明具体的要求。
-
涟渏模型
- 所谓“涟漪模型”,指的是一种物理现象,即如果在平静的湖中丢一块儿石子,就会发现一圈一圈的涟漪向外扩展,直到外圈能量的完全释放。在这个释放过程中,外圈的能量来自于内圈,即是内圈能量的函数。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还涉及如何发展这些目标,如何检验结果
- 技能包括:
- 定量分析|判断性思维|提问|解决问题|如何学习|深度阅读|写作
2.如何又快又好搞定PPT
设计前要梳理构思
- 思维导图构建内容框架
- 金字塔原理|总-分-总结构|What-Why-How
- 分解问题的逻辑树
- 推论型 |假设型|问题型
- 金字塔原理确定逻辑关系的顺序
- 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设计中的美化
- 设计六原则
- 对齐|分离|留白|降噪|重复|对比
- 封面页美化
- 内容页设计
- SmartArt图的技巧
- 字体美化
- PPT版式
- 配色
资源
- 配色
- 千图网|clolrhunt|material palette
- 图片
- 百度识图网|pixabay
- 参考书
- 秋叶|书+网易课
- 邵云蛟|书+公众号“旁门左道PPT”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上好一堂课
高校人才培养新要求——课堂革命
- 金课水课
- 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 取消清考,科学评价
- 三育人——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
课前信息化教学设计
- 转变理论
- 以学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关注学习过程
- 案例:食堂用餐,若结果导向,则直接提供药丸,没有变化,没有兴趣,再也不来了;若过程导向,关注用户吃的过程,则带来享受和兴趣,还想来。
-
从课堂设计到“”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知识点设计“
- 课程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环境|教法学法|学业评价|学习建议
-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措施|资源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小结与任务|教学反思(课后完成)
- 多媒体使用
- 多样性表现|色彩构图的简约原则|适时适用的有效原则
课中教学组织
- 认知规律
- SOI模型,意义学习
- 重视导课环节,螺旋递进,重复练习强化
- 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
- 导课——讲授——交流互动——归纳总结
- 其中,交流要求:学习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充分|参与有深度
课后信息化
- 从课堂学习到资源学习
- 从传统课堂到虚实融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