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脉法解

【原文】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医法无传,脉理遂湮[yān埋没],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候之法莫著,既迷罔于心中,复绵昧于指下。使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定]之余,命饱庸妄之毒手。顾此悢悢[liàng悲恨也,《文选·与山巨源绝交书》:“顾此悢悢,如何可言!”],废卷永怀,作脉法解。

{求真}六腑消化谷物,津液分散传播,沿着经络流泻,交会在气口,五脏六腑气口成寸,用来判断生死。微妙在脉,不可不仔细研究。医法没有流传,脉理于是埋没,宝贵的书简长久的封存,珍贵的文字永远的埋没。记载或论述方剂的著作叠放在书架上,七诊的道理没有听见,医书册籍久别,九候诊法没有着落。既迷惘于心中,又糊涂于指下,心中犹疑之外,性命饱受浅陋妄为的庸医毒手。看到这些令人悲伤的事,放下书抒发情怀,作脉法的解释。

{解读}黄师悲天悯人,可敬可叹!七诊九候: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者病,是谓七诊;人有上中下三部脉,每部有天地人三诊,三三为九,是谓九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四圣心源》精要(31) 黄岐之 “卷三·脉法解” [摘录] 六...
    黄岐之阅读 3,342评论 0 2
  • 《诊宗三昧》 张璐(1637~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江苏苏州人。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少颖悟,习儒而兼攻...
    由豫94阅读 3,907评论 0 1
  • 《濒湖脉诀》原文 明·李时珍 序 李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pimiu,医学习诵,以为权舆yu,逮...
    觉禅江汉阅读 8,128评论 0 11
  • 首先感谢徐汝奇恩师,今天的讲解内容为脉经,具体内容如下: 我们重点要讲述脉经的内容,脉经中包含了:灵枢,素问,难经...
    冬天2018阅读 10,083评论 1 7
  • 文/邹孟城 治病首重识证,此为历代医家一致共识,如《临证指南》曰:“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
    慕瑭阅读 4,187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