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父母不同,但是我们又与父母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想要更多的了解自己,有时候需要从了解我们的父母开始。
先说说我的母亲吧,
我的母亲出生在60年代,家里都是农民。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外公,因为家里穷是招女婿进我外婆家的。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后面外婆又生了两个女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没有儿子是会被村里邻居瞧不起的。外婆心里有些怨恨后面的两个女儿,有时候会把没有生儿子的怨气撒在她们身上。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我母亲身上,准备等她长大招一个上门女婿,以解他们没有儿子的难题。
母亲生来乖巧,很会讨两个老人欢心。本来准备把她留在家里,所以对她格外照顾,那个时代缺吃少穿,有点好吃的好穿的都先给母亲,好的东西都尽量让她占着。让她读书,后来不读书让她学裁缝(那个时代农村能去学门手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家里的脏活累活都给两个妹妹干,外公外婆时常因为活没做好对两个妹妹又骂又打。后来因为家里实在困难,外婆甚至有遗弃三姨的想法。直到现在,外公外婆80多岁了,二姨三姨也都50多,二姨好像已经释怀。但是三姨仍然对为这种不公平对他们满身怨言。
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和同村的2个孩子都得了肾炎,那时候医疗条件匮乏,另外两个孩子都相继去世。母亲小心翼翼侥幸活了下来,但这件事情让她第一次对死亡感到恐惧。后来因为扁桃体的原因进行了手术切除。因为家里实在困难,小时候的两次重病对她打击很大。家里也给不了那么多的支持和照顾,这让小时候的她感到非常无助与无奈。从那时候起她就惧怕死亡,也害怕受伤,生病,她不知道家里是否可以给她支持。唯一能做得就是不要生病,不要受伤,也就是因为这样致使后来她变得有些强迫。
母亲控制欲很强,她总希望别人可以按照她的想法来做。如果达不到她的要求她会有些焦躁,以至于她后来很少有交情很长的朋友。她希望我的继父把卫生间打扫干净,但是继父打扫了却没达到她的要求她会很生气。她希望继父今天把这些活做完但继父没能完成她可能一直唠唠叨叨。我能理解继父,虽然他确实也有很多毛病,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人。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跟我母亲一起把我弟弟拉扯大,有一段时间母亲闹着要跟他分开,我也是出面极力协调,希望他们可以一直这么走下去。
母亲经常担忧自己的健康,好像自己没有防御能力,这可能与她小时候生病有关。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她就会感到焦虑,要想办法把它消除掉。母亲有风湿,夏天吹空调,穿短袖可能会有点不舒服,她就不吹空调不穿短袖。她有一些便秘,医生说吃水果有帮助,她每天都会吃一些水果,似乎不吃就会很难受。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就要赶紧吃药解决,也尽量不做一些有损健康的事情。但是人的身体本来就会有经常不舒服的地方,她似乎不能忍受,总是把情况想象的很严重,这本身就让她会很焦虑。
母亲总是觉得自己很弱,认为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需要依赖别人才能生存。母亲害怕冲突,觉得没有能力处理冲突。她对继父有诸多不满,但是并不表达,而是选择隐忍。但是这种逃避并没有让冲突消失,而把一个个小冲突变成大冲突,最后爆发两败俱伤。我想,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直面一个个小冲突,那样才能避免大冲突的产生。
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会存在的遗传因素外,另外可能就是她心底深处对死亡的极度恐惧,而这种恐惧限制着她心理的发展,以至于她形成如今的性格。
父亲也是农民出身,家里6个兄弟,他在家排行老二。爷爷奶奶只能靠种地养活他们,因为孩子多,家庭条件在当时是非常困难,一件衣服几兄弟换着穿,冬天也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还经常吃不饱饭。这种艰苦的环境让他惧怕贫穷,他要想办法走出那个贫穷的家庭,后来他选择来我母亲这里做女婿,虽然母亲这里条件也一般,但终究是比以前有所改善。
后来母亲这边的关系安排他去学习开车,从此成了一名司机,靠开车谋生,也就不需要在家种地了。
父亲是名副其实的老好人,即使内心有再多不满也都选择沉默。这种在与人相处中不去表达,没有自己的边界,别人就会以为他的边界是自己的,而且会得寸进尺。最后父亲要么就一直在沉默中忍受,要么就是在沉默中爆发,彻底决裂。在与第一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的关系中他都是这样的,平时很少正面冲突,别人以为他很好说话,没有什么意见。但实际他内心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意去表达,觉得表达了可能会让关系恶化,或者引来更大的争吵。因为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压力和结果,他选择沉默隐忍。包括他对我的教育也是如此,他经常告诉我,如果后妈说我就让我忍着,不要跟她狡辩,她发完火自然就好了。但事实上,这种沉默的解决方式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最后忍受不了就决裂了,结果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心中对她充满怨恨。后来又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也是闹得非常不愉快。他还觉得自己委屈,总是碰到这样不讲道理的女人。或许问题不在别人身上,而在他自己身上,是他一步步把自己的妻子变成这样。现在第三任妻子,我不知道他的结果会怎么样,但是如果他性格依然如此,很大可能也会跟第一任第二任一样的结果。
父亲很少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很少为自己做决定。因为那样他要承担压力,但他不想承担这些压力。比如跟别人发生冲突,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就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别人道歉。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也要勇敢的跟别人解释清楚,减少误会的产生。解决好这一个个小冲突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恨与不满。但是做到这些都需要内心有勇气,愿意承担这些压力。
为什么父亲的性格会如此,为什么他这么不愿意承担,产生的原因我想会有很多。原生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其中之一。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是一个比较害怕冲突的人。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惹事,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首先训斥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想办法了解清楚情况,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这让他觉得自己是没有后盾的,自己是不能在外面惹事的,即使是别人惹了自己,能忍也得忍着,因为回家自己的父亲不会帮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跟遗传有关,因为其他兄弟中也有胆子比较大,敢想敢干,敢于跟别人发生冲突的。
我们无意识里重复着父母的模式,今天性格的形成与父母密切相关。我的性格里有父亲的部分也有母亲的部分,当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些心理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我跟母亲一样担忧疾病,害怕死亡。跟父亲一样不愿意承担,总是逃避。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让我可以更好的做出一些改变,虽然这种成长和改变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但那正是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我开始了解死亡,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培养好的亲密关系,也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试着去承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这些改变让我收获颇丰,逐渐从情绪的问题中走出来。我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可以很好的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最近有一句话,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我并不是太赞同。虽然原生家庭,父母,对我们影响很大,但那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如今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只要我们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勇敢的做出一些改变,我们一定可以摆脱不幸的童年带来的阴影,可以生活的丰富多彩。
最后,祝愿和我一样有着各种情绪困扰的人早日走出阴霾,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