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90年代中期的沿海小城的这一代人,我这一代人
前脚才刚刚从父辈的饥饿记忆中走出来,后脚就亲历了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巨变。
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我的整个世界似乎一直在动荡不休。记忆是那么不真实,出了推土机的轰鸣和白墙上的大大“拆”字是持久的,似乎任何建筑都会随时消失。
和几位好友聊天,不由感慨,我们的学弟学妹们,仅仅几岁的年龄差距,却有着一道难以跨越的代沟。他们的成长的记忆,大概完全是在那个“新世界”中吧。更多的新奇有趣,却少了点朴实真情。
最近看到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我决定挑选一部分出来,拼凑出我儿时的生活过的小镇。真实的照片拍摄时间、地点是错乱的,但拼凑到一起却恰如儿童的记忆,是一种印象罢。
后记:
父亲的书柜里曾有一本林语堂先生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那本泛黄的英文书有着好闻的书香味,虽然也看不懂,但是自己就是止不住地偷偷翻开阅读。后来长大了,离经叛道,读了赛珍珠的《大地》、孔飞力的《叫魂》、李敖的《北京法源寺》、韩寒的《一座城池》。慢慢爱上了在文字中感觉过去。可惜奈何自己文笔有限,只得转而摄影。从最早的糖水片,到后来慢慢爱上人文纪实。我理解的真正的摄影,大概就是留下真实的时光吧。中国几千年的乡土,在近代的一百年里撕得粉碎。仿古的建筑、修复的文物,总是少了那么一些“锅气”,仅仅是廉价的商品与造物。所以我们大抵是要感谢摄影师的,给我们留下许多时光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