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的全课程培训后,校长和小樱老师都问我:“你觉得全课程和IB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也是我天这两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我是第一次接触全课程,第一次见到村长,但却丝毫没有陌生感。村长的讲座深入浅出,连续听三个半小时也没有丝毫疲惫感。村长就是中国的雷夫,中国的罗恩.克拉克。他自己本身就是全课程理念的样子。自然的、纯碎的、温暖的。
初识全课程,我既感亲切又觉欣喜。亲切的是它的理念与IB如出一辙,而欣喜的是它既吸收了IB、PBL、STEAM等国际课程的闪光点,又将民族的经典的文化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它是在中国本土诞生的一套科学的、新理念的课程。
我根据这两天对全课程的初步认知,谈谈它与IB小学项目的异同。
一、培养者目标——两者兼关注人,关注关系
IB,其宗旨是培养目标是培养勤学好问、知识渊博、富有爱心的年轻人,成长为既积极进取又富有同情心的终身学习者。提出了明确的培养者目标,要将学生培养成国际情怀的公民,他们应当: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善于交流、懂得关爱、敢于尝试、知识渊博、胸襟开阔、坚持原则、全面发展、及时反思。而全课程是一套全人、全方位、全时空、全身心的课程,其中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IB小学项目关注人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而全课程也是关注我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但它更高一筹的是,所有的出发最终还是回到我自己这个原点。
二、课程结构上——两者兼是大主题、开放式
异:IB小学项目一年六大主题:“我们是谁”、“我们如何表达自己”、“我们如何组织自己”、“我们身处的时空”、“世界如何运作”、“共享地球”,在同一个主题下六个年级有不同的中心思想和探究线索。它是没有固定教材的,所有与主题相关的都可以成为它的资源,这对教师来说是具有很大挑战的。而全课程一年四个主题,每一个年级的主题是不一样的,会给到具体的配套教材和资源,对于新接触这套课程的老师是很好的指导。
三、课程内容上——均提倡学科间的融合
异:IB小学项目有六大学科:语言、数学、社会学、PSPE(个人教育与体育)、信息技术、艺术。其书面课程应具备重要性、趣味性、相关性、挑战性四个特点;全课程是以语文学科为主轴,数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融入其中,其学习内容链接生命、链接生活、链接自我。
四、学习策略上——基于真实的情境
异:IB:概念驱动课程,培养研究技能、社交技能、思考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
全课程:整体优先原则、游戏化原则、基于生活原则
五:教学步骤——
全课程是一个新生的课程,有着强大的、充满朝气的生命力。优秀的课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不断地去反思、去调整、去塑造、去成长。全课程中有一个观点特别打动我: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生活的原点,回到生命的原点。当我们不再功利、不再浮躁,我们慢下来,我们才能回到原点,找到初心,才能做更纯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