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香寻觅》
昨夜梦里于山林阁楼,或席地而坐,烹水煮茶,或于竹林野卧,或观林间松涛,听流水潺潺。细品清茶飘香,灵韵幽然,俯身坐于茶室,任由窗外细雨淅淅沥沥,神思遐想或宁静以待,如此种种便是一种心灵的休憩与放松。
忆《红楼梦·警幻仙子赋》: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
来自何方,信矣乎,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梦里好像在书房里闻着一阵又一阵的香味,我便顺着香味去寻觅,原来是《西厢记》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简单就是张生对莺莺的爱慕:
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当崔莺莺听到张生月下对她刻意吟诗时,她没有那种传统观念下扭捏的丑态,她也不假思索的回了一首诗:
蓝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当相国夫人反悔,让二人以兄妹称之时。崔莺莺唱到:
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梦里南柯。泪眼偷淹,酩子里砱湿香罗。
这种情绪不是通过张生,而是通过崔莺莺来表达的。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突出的一个细节。以至于:
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
两人的爱情在“相国夫人”的干预下看似无路可走了。但这回美事作者却要在剧作中成真。
于是红娘成了二人私会的牵线人。张生因相思病笃,红娘对莺莺说:
不是你,一世也救他不得。
最终,二人私会成欢,相国夫人答应二人。但作者似乎不仅仅满足于此,他还要给张生“出气撑腰”,作者不愿意张生仅作为一个“书剑飘零”的没落世家子弟。于是他又给了张生离别莺莺考中状元的情节。这其间送别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唱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美好的爱情似乎总是离别。但是作者安排了最后的团聚。结尾: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张生离别莺莺后,害相思从梦中惊觉,他推开门,他看到的景物:
且将门儿推开看,只见一天露气,满地霜花,晓星初上,残月犹明。无端喜鹊高枝上,一枕鸳鸯梦不成。
甚至最后郑恒阴谋婚娶莺莺,在张生回来不攻自破后,他也要唱到:
罢,罢!要这性命怎么,不如触树身死。妻子空争不到头,风流自古恋风流
唐代诗人李绅在看过《莺莺传》后做过一首《莺莺歌》,结尾有这么几句:
还怕香风易飘荡,自令青鸟口衔之。
诗中报郎含隐语,郎知暗到花深处。
三五明月当户时,与郎相见花间路。
很少看到大圆满的结局,但是王实甫这部《西厢记》中却刻意成就功名成就眷属。分离总有一种伤心的快感,但是圆满也有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对于《西厢记》来说是一种愿望与期盼。
今天的阳光温暖这样的感觉很舒服了。
祝愿您安康吉祥
妃子笑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