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曾经总说,傻子看隔壁,你不会的话看人家。这句话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在我对某件事情无能为力的时候,我总会瞟一眼别人是咋做的,我想,自知其无知比无知其无知好得多,起码我还知道自己的位置。
但是后来我发现,傻子看隔壁其实涉及到了两个主体,傻子和隔壁,从傻子这儿看,事情当然很美好,一个人通过模仿另一个人学到新的东西,不算感人,听起来也算个励志故事。从隔壁这儿看呢?或者说,有人自认自己是傻子,也有人自认他是隔壁,自认隔壁的人希望被别人模仿,觉得自己承担着为人解惑的重责大任,于是他开始指教起傻子来了,方方面面都要让傻子照着他改变,好像这个世界只有他们两个人,他和傻子,隔壁没有另一个隔壁。
这时我又想起老师的话,他说你不会的话看人家,这就说明这句话是有一个前提的,你是傻子还是隔壁取决于你在这一件事情上是不是会的。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道他不知的人,是不是连看隔壁的傻子也不如呢?另外,傻子对隔壁的看应该包含着某种限度,不能沦为监视,监视好像把隔壁放在一个实验室里逐步肢解其行为,这样的话,可能学到很多缺点,比如我初一时非常钦佩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吃午饭都会看着他怎么拿勺儿,怎么把饭往嘴里扒,但他是个胖子,我发现我学不来他的吃法。
苏格拉底说他唯一所知的就是他一无所知,但我们不这么觉得,我们觉得他知道的比我们多,所以,隔壁是相对的,傻子才应成为我们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因为傻子的态度是开放的,只要不会就要学,这远远不同于我在互联网上见过的大部分人。你在评论区看见太多人妄图彰显自己的自我,像是倒垃圾一样在每一处都要留下他独特的痕迹,虽然那其实并不独特,他们觉得独特只是因为他们读书太少。自我意识当然是重要的,但也应该知道,社会不仅是我,还有很多人,我们不是上帝,不能知道全部,与其把自己的全部见识表达出来,不如吸收别人来完善自己,他黔驴技穷了,我们就卸磨杀驴了。
我们老前辈老子说,大智若愚,但他没仔细论证这一段话,不知道他的观点是不是与我相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