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需要追着喂,喜欢边玩边吃,相信有很多家长有这种困扰,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家长在宝宝开始吃饭的关键期,没有做好引导和培养,错过了培养宝宝吃饭的的黄金时期,很难改正。
来一起看看宝宝吃饭的关键期,但是这个时间也不是固定的,需要家长仔细观察,根据孩子的生长情况而定的。因为每一个宝宝都是独立的个体,发育情况也有早有晚。
一、萌芽期
4个月:宝宝会用手抓奶瓶,但既不会拿也不会把它从嘴里拔出来,妈妈用匙子喂菜泥时会吃了。
6个月:妈妈可以用杯子给宝宝喂奶了,宝宝可以坐在妈妈的膝头上吃。
7个月:宝宝可以坐在椅子上吃饭了。
9个月:如果宝宝还用奶瓶吃奶,他就能拿住它,并能把它放到嘴里,吃完后还会把它从嘴里拔出来。开始时家长要看着宝宝吃,免得宝宝吃得过快,喘不过气来。如果给宝宝饼干,他会用五个手指去拿,很高兴啃它,当然也会把衣服弄得很脏。
10个月:宝宝总想自己动手,喜欢摆弄餐具,而且每次喂饭他都喜欢来抢夺你手中的餐具,这正是训练宝宝自己进餐的好时机。对食物的自主选择和自己进餐,是宝宝早期个性形成的一个标志,而且对锻炼协调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帮助。
12个月:宝宝会用拇指和食指拿饼干,而且吃得很干净;他也能分辨菜了,并且不爱吃某些菜。
建议:
妈妈可以准备两把汤匙,一把给宝宝,另一把自己拿着,让他/她既可以练习用汤匙或者比划比划,又不耽误大人把他/她喂饱。
如果宝宝总喜欢抢着拿匙的话,这时的宝宝一般不会来挖碗里的食物,而是拿着餐具高兴地敲敲打打,对吃饭也更加有了兴趣,可以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给宝宝做一些手指食物,即能够用手拿着吃的东西或一些切成条和片的蔬菜,以便他/她能够感受到自己吃饭是怎么回事。
二、黄金期
15个月:宝宝会用手指他爱吃的菜,可以用两只手拿杯子,并试着使用匙子,但往往拿反了。
18个月:宝宝会用匙子吃成块的食品了,他也常常爱自己吃饭,但不一会就感到累,需要大人帮忙。
21个月:宝宝能吃一切食品,但把全身弄得很脏。
建议:
这个时期,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若给予适当的诱导,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顾虑和担忧而扼杀了宝宝自主自立学吃饭的小突破。放手让宝宝自己尝试吧,尤其是出现以下迹象时,家长就可以着手教宝宝学习吃饭了。给宝宝把小手洗干净,允许宝宝尝试手里抓着饭,1岁宝宝吃饭时往往喜欢用手抓,家长不要过于纠正这样“没规矩”的动作。因为宝宝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状和特性。通过这样反复“亲手”接触,宝宝对食物才会越来越熟悉,将来就不太可能挑食,家长不要因为怕宝宝“捣乱”而剥夺了宝宝自己吃饭的权利,可以用一个小碟盛上适合宝宝吃的各种饭菜,让他/她尽情地用手或用勺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涂也无所谓。
这个时期的宝宝如:喜欢手抓饭,已经会用杯子喝水了,当勺子里的饭快掉下来的时候,宝宝会主动去舔勺子。
三、巩固期
24个月:宝宝取得了大进步。在此以前,宝宝吃饭还要围围兜,而现在吃完饭后,围兜就几乎不脏了。但要知道,他这一天可能吃得很好,第二天又可能把衣服弄得很脏。在这方面和其他方面一样,他还没有完全掌握方法。
30个月:宝宝发现了刀叉,并能用它扎成块的食品,吃菜泥时还要给他一个匙子,他想在碟子里用匙子,但有困难。你不要阻止他去学,他学会了会感到很自豪。越早让他实践,他就能越早学会。
36个月:从这时开始,宝宝在饭桌上能吃得很好,可以带他去一个朋友家里作客,到饭馆里去吃饭,他不会因为笨拙而妨碍别人了,孩子还会喝茶,因为他知道拿杯子的把手了。
48个月:宝宝会用餐刀切割涂有黄油的面包片,切硬的水果却力气不够。
六岁前:要给宝宝养成良好的独立吃饭习惯。
七岁以后: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收拾桌子洗菜择菜了。
建议:
①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安静不说话,不大笑,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等,餐后退出餐厅,让宝宝明白玩和吃饭是两件事儿。
②吃饭的时候,注意宝宝的安全,注意就餐环境安静。选择结实稳固的餐椅。吃饭时,父母别拿玩具之类的哄宝宝吃饭,让他坐在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吃饭就可以了,千万要避免吃饭时分散注意力。
③不阻止宝宝探索。2岁左右的宝宝,动手的愿望很强,勇气也是大大的。看着爸爸妈妈一筷子一筷子地往嘴里送,自己也不甘示弱,不满足“饭来张口”的吃饭方式。性急的宝宝还会小手不停地动,急着抢家人手里的筷子和勺,在餐桌上一试身手。阻止宝宝还是鼓励宝宝,是决定宝宝未来吃饭好与不好的关键。因为,这正是宝宝学习吃饭的最佳时机。注意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引起宝宝旺盛的食欲。父母不妨索性给他/她一把勺,一双筷子,任宝宝在碗里、盘子里戳,一口口地往嘴里送。结果当然是掉到桌上、身上、地上的比吃到嘴里的多得多。
④适当的鼓励和夸奖宝宝。不能否认的是,最初宝宝毕竟有一、两口送到了自己嘴里,很兴奋,如果父母及时地夸奖几句,宝宝自己吃饭的兴趣会更浓,渐渐地成功率能更高,有过如此训练的宝宝慢慢就能独立吃饭了,而且,这也是让宝宝体验成功、培养其独立性的开始。
宝宝进餐时间不宜过长,一个小时左右即可,时间久了,宝宝就没有继续吃的耐心了,而且饭菜也会失去新鲜感,容易产生病菌。
四、错误的喂养习惯
父母喂养不当。过早会过晚给宝宝添加辅食,或者宝宝不饿不想吃,强迫宝宝吃,不遵循适量及顺应喂养原则。
宝宝的饮食搭配不合理。食物偏咸或偏淡,或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经常给宝宝加餐,加零食。
用餐环境嘈杂,有外力干扰。吃饭时受到这些东西的干扰,宝宝无法区分上了餐桌到底是吃东西还是玩,时间久了进餐兴趣下降、饥饿和饱足的感知减弱、不利于食物消化。这种喂食方式往往容易吃得太少或者吃得太多,并不能顺应宝宝的生长需求。长此以往,随着宝宝自我意识增强,再想靠玩具哄骗吃饭就更加困难,到时候就只能干着急了。
五、培养正确的喂养习惯
给宝宝选择适合的餐具和餐椅。
规定宝宝就餐时间和量。饮食安排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均衡。
给宝宝换花样。准备食物,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颜色搭配。
耐心的喂养。切记对宝宝发脾气,宝宝玩闹的时候,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给宝宝一个非常安静舒适的环境。在第一次吃辅食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宝宝有一个非常愉悦的进餐时间。包括宝宝以后吃辅食也是一样的。让宝宝对吃饭很感兴趣,如果说宝宝不愿意吃的时候就不要强迫去吃。越强迫,宝宝就越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