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喜欢一首古风歌曲《故人叹》,唱的是浓浓的国破家亡的悲凉和无奈,像是一个濒临绝望边缘的帝王死前的生平回顾,听着,有真切的画面感,可以共情。闭上眼,仿佛可以看到熊熊烈火吞噬的宫殿,孤坐在皇座上的王,相顾无言的君臣。看起来,不是美丽的故事,却充满着一种英雄末路的凄凉,一瞬间就扣人心扉。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在想,又没有一位君王可以配得上这首歌?一开始我关注的点在起义军入城,宫殿被焚,心灰意冷的君王遣散了所有的近侍,放弃逃生的念头,想以体面的方式了此残生,这时候,他见到了多年前的故人。两人相顾无言,心已明了。所以,失败的有志君王,我想了崇祯。那个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死在景山的老者,有着雄心壮志却无法力挽狂澜,眼睁睁看着大明气数将尽,自己成了大名的罪人,无脸苟活于世,也无脸去见太祖皇帝。他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临危受命,腹背受敌,宦官党争,大明的早已积重难返,无力回天,而失败亡国的罪名,却由他来背负。那一夜,你让自己的妃嫔自行了断,保留大明皇室的尊严,作为父亲,你亲手砍伤自己的女儿,保全皇子出逃。最后,你一步步走出了宫殿,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是你的遗诏,无论崇祯皇帝曾做过什么,对错与否,他都不失为一个好皇帝,无奈他生错了时节,生前身后,毁誉参半,都无妨后人敬仰。
之后,看《明朝那些事》,看到朱允文,我的脑袋里又回想起这首歌。他是一个少年帝王,想有一番作为,他也做了,但削藩之事不知他是否后悔过?把叔叔们手中的权力一点点回收,贬黜的贬黜,流放的流放,最终惹怒了自己最强劲儿的对手-——燕王朱棣。“奉天靖难”他看着自己的四叔举起起义的旗帜,明白这是一场殊死搏斗,被赶下台的人注定是无尽的凄惨。可回望朝中,她已看不到名将的身影,“狡兔死,走狗烹”他亲爱的皇爷爷为他肃清了所有拥兵自重的将领的隐患,弄巧成拙,如今他守成也守不住了。消失的建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谜,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但无疑的是,失败的皇帝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无人会提起。所以,他也像。
可现在听这首歌,却都不像,我一一否认,他们都是失了自己江山的君王,但他们不是暴君,不是热衷于征战杀伐。《故人叹》的君王一意孤行,四处征战,最终导致民怨沸腾,当初承诺一起守成的臣子也因劝谏无力,卸甲归田,孤家寡人的君王在最后一刻明白,原来需要用战争去平定,要先得人心。所以,不想崇祯,也不像建文帝。一个勤政爱民,征战也是为了维护安宁;一个是仁君,他只想海晏河清,不负皇爷爷的期望。所以,他们都不是。想来,大概,欧洲雄狮——拿破仑会有一点相似吧。毕竟,连年的征战激化了国内的矛盾,也让欧洲大陆人人自危,反法联盟一波一波的攻击,滑铁卢之战,功败垂成,一切终归一场浮华。靠战争征服的他,或许有一点点相似吧。
一首歌,没来由的想了这么久,刚才突然有了第三个答案。如果了解更多的历史,说不定会有更佳的选择。
故人叹 歌词:
风沙漫延 扰乱晴天 丹心照明月
遥望城外 兵器相见 浮生又一劫
君独守皇宫已非昨日威严 谁在此哽咽
故人一直就站在君的面前 不问也不怨
君本意欲 寿与天齐 留万代功名
故人西辞 不问情意 有何难说明
打乱了君一统天下的约定 谁可以同行
原来不需要用战争去平定 要先得人心
故人 发已衰白 风尘覆盖 不奢求重来
只盼君能收起战台 断头换不来
最后的城墙破开 登高望海 一片烟火海
无能为力 尸遍满地 故人心已远
君本意欲 寿与天齐 留万代功名
故人西辞 不问情意 有何难说明
打乱了君一统天下的约定 谁可以同行
原来不需要用战争去平定 要先得人心
故人 发已衰白 风尘覆盖 不奢求重来
只盼君能收起战台 断头换不来
最后的城墙破开 登高望海 一片烟火海
无能为力 尸遍满地 故人心已远
手一挥 膝一跪 拿玉杯赐天下无罪
没有人 喊万岁 只有故人看君落泪
君萧萧 拔剑鞘 还以为就此一了百了
人在生 责在身 与谁同归都不可能
故人 发已衰白 风尘覆盖 不奢求重来
只盼君能收起战台 断头换不来
最后的城墙破开 登高望海 一片烟火海
无能为力 尸遍满地 故人心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