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但产品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还是有着很不一样的理解。3月初,我们带着求橙梦想班的同学去千岛湖啤酒游学,一路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不妨把千啤作为案例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介绍一下千岛湖啤酒,它最早是80年代为了解决千岛湖居民就业问题而办的国营工厂,三十多年过去了,它从数千家啤酒企业中脱颖而出,目前是国内十大啤酒品牌之一。
Part1,那个瓶子里装的液体,肯定是千啤的产品。
最基本的,我们能想到这个液体的生产流程。
比如,酿啤酒需要的原材料
啤酒加工总流程
一个又一个的生产车间
数百吨一个的贮存啤酒(半成品)的罐子
酿好之后装瓶,通过各种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
这里最核心产品的最核心要素——口味,经历了“苦,淡爽,有好味”三大步迭代。
在80后很小的时候,可能都听说过啤酒有一个外号叫“马尿”,是因为那会儿的啤酒都很苦,只有少数真正嗜酒的人喜欢喝。后来,很多淡爽啤酒出来了,更多的人愿意喝了,再往后,才有了各种口味,黑啤、白啤、果啤、冰爽、原浆等等。这三步,完整体现出一个市场从初创的早期用户(苦)到渐渐过度到主流用户(淡爽),再到开始细分(有好味)的规律。
Part2,我们可以把产品扩展到“包装”,相关的词是“用户界面”、“用户体验”、“品牌运营”。
当市场不饱和的时候,往往供不应求,这时候只要核心产品好,就“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好酒也要勤吆喝”,包装就变得重要起来。
这里面,包括整箱的外包装:从木条箱到塑料箱到纸箱,箱子从纯粹为了储存运输过渡到兼顾品牌营销功能。
整箱包装的变化
单瓶的瓶形,有越来越小的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单瓶的包装也从纯玻璃瓶分化出各种,以适应各种用户需求场景,到这时候,市场继续细分。
体现在品牌上,也在不断升级。
Part3,产品的概念还可以再扩展到到喝啤酒的场景,从卖实体产品到卖服务。
比如夜店,2015年,千啤在杭州武林门商圈的银泰开了个“CheerDay啤酒+”体验店,炫酷的装修、很潮的员工、就连店里的音乐也经过精心挑选,虽然后来关掉了,但不失为一次大胆的跨界尝试。
我觉得这次尝试,一定给了千啤后来做啤酒小镇带来很多启发,本文的题图就是啤酒小镇一角。到这里,产品的概念又有了一次重大升级,从卖酒升级到卖生活方式、卖文化,想象空间就很不一样了,在这个欧式风情小镇里,除了可以喝酒,还可以合法酒驾(专门的卡丁车),可以泡“啤酒温泉”,可以参加“啤酒音乐节”。
开车前吹一瓶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异业合作,比如餐饮、酒店、体育、娱乐……有点意思吧?
Part4,从做产品到做平台,再说两个例子。
OEM酿造平台,好比互联网企业,做大了以后就可以开放API。千啤可以把自己的酿酒能力开放给各种第三方。
从做产品到做平台,又是一次重大升级,上图的各种酒,要不是告诉你,你根本不知道它其实是千啤做的,这两年国内精酿啤酒超火,千啤在这其中也抓住了不少机会。
再如私人定制酒,通过供应链、生产模式的改造,千啤在尝试面向C端的私人制酒软件平台,你自选啤酒花种类、麦芽种类、辅料等,把酿酒的部分环节做成游戏,让你成为酿酒师,发挥你的创造力,“一瓶起做”自己属于自己的啤酒。
这背后的场景,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这里面甚至可以改变“只有高价白酒/红酒,没有高价啤酒”的局面。
小结一下,产品到底是什么?以上4啪编成一首打油诗就是:
不断迭代****内核****,
适应场景****包装****,
从实体到****服务****,
从产品到****平台****。
在我的定义里,就是“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随着你对问题思考的不断深入,产品就可以不断延展,就像千啤,从酿酒到“酿造快乐生活”。
花絮:讨论的时候,饮料就是啤酒
感谢千啤董事长郑晓峰有趣的分享,“没有传统企业,只有传统的人”,只要有想法,各行各业都能做出花。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