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为每一个连接的客户端创建数据结构redisClient(记录了客户端信息,比如套接字描述符),如果有多个客户端,它们对应的redisClient将会放在一个链表中。
服务器中有输入缓冲区,用于保存client发送的命令。输入缓冲区能动态地缩小或者扩大,最大上限是1G,如果超过这个上限,服务器会关闭这个client.
输出缓冲区保存回复客户端的数据,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固定大小,用于保存短小的回复;另一个动态可变的,用于保存较长的回复。输出缓冲区也有大小限制,如果超出限制(硬性限制或者一段时间内超过软性限制),那么也会关闭client
服务器执行命令的过程是怎样的?
1)发送命令
client把命令转换成协议格式,通过socket发送给服务器。
2)读取命令
server读取协议格式的命令请求,并保存到了客户端输入缓冲区中。
然后redis会解析命令,提取命令参数及其个数
3)执行命令
根据argv[0]参数,在字典<String, redisCommand>中查找命令实现.
预备操作,比如身份验证等;
调用命令执行函数
还有一些后续工作,比如AOF模式下写入aof_buf中,如果是主服务器则发送给从服务器,
4)发送响应
将返回结果写到输出缓冲区中,并为客户端关联命令回复处理器。当客户端套接字变为可写状态时,服务器就会执行命令回复处理器,将输出缓冲区中的命令回复发送给客户端。发送完毕后会清空缓冲区。
5)客户端接收并打印命令回复
client接收到的是协议格式的命令回复,需要转化为人类可读的格式打印出来。
2019-07-25
内存有什么用?当然是存储。存储又有什么用?我见过最多的就是buffer(缓冲区)
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缓冲区的设计法门:
- 缓冲区不是固定的区域,而是可以动态变化的,但不是任意变化,所以存在上限。
- 缓冲区不一定有一个,如果有两个,一个可能是轻量级,一个可能是重量级。
参考资料:《Redis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