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去采访很多位精神病患者,去了解他们眼里的世界。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比较像一本异闻录、现代版聊斋。
《被讨厌的勇气》中写道: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因为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主观定义都不一样。 正常人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吗?精神病患者看到的世界一定是错误的吗?对于人类来说,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一个共同真相?
在读完整本书之后,我想从三点来分享:
一、对于不同声音的包容度
在这本书里好几个故事中,患者的逻辑思维都异常清晰且有条理,被判为精神病,只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不同于常人,且无法为常人所接受罢了。但是谁都无法证明,他们说的东西一定是错的,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未知的事物太多了。就像当初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我觉得,这个社会对于不同的声音的包容度太小了。不过,当我把这个想法跟一位友人分享的时候,他说:“确实如此,但想要做到百分百接受不同的声音,太难了。”所以如何让这个问题平衡,可能也是很值得思考的。
二、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看到过一句话:天才到极致就是疯子,疯子到极致就是天才。 能成为天才的,思维一定异于常人,可是疯子也是如此。那究竟天才和疯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好久。
在网上看到,天才与疯子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人类特定发展水平和特定认知情况下,天才做出贡献了,而疯子没有做出,或者受限制没有做出。 我理解为:疯子被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天才了。
这是唯一能够想到的天才和疯子的区别,但是又不是特别满意。
三、时常保持谦卑的态度
作者在书里有提到过,他在访问患者的时候,都是保持彻底的谦卑,如若不然,不一定能全然接受患者所描述的事物,也就不会有这本畅销书的诞生。
我觉得,不只是作者在访问过程中需要保持谦卑,人类在生活中的任何场景,也应该保持谦卑,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即使没有好奇心,也应该持开放态度。
这本书我不会轻易推荐给我的书友们看,因为如果读者的好奇心太重,很有可能会想要去钻牛角尖,想要去模仿书里的一些情节;对于情节,最好能够过目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