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半钟,我从公司下楼,直奔超市。今天超市里的条幅大都是对三八节女神的祝福,女性商品和日用品也有小幅度的折扣。
"三八"大小是个节,也算是公家(世界层面的)为宠爱女人立的一个名堂,类似于劳动节,护士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意在提醒对一个群体的重视与关心。于是在这些特定的不大不小不尴不尬的日子,对某一个群体做出小小的犒赏。就拿今天的三八来说,犒赏大多是公司的购物券,电影票,女性实用小商品,家庭成员的小红包或者放个家务小假,出于对世界节日的尊重,顺带着尊重一下女人。
我最早听说“三八”这个词,先是在露天电影院的一部港台剧里,看到一个粗鲁的男人骂一个女人;后来是在小学五年级那会儿,一个男生儿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我们语文老师惩罚后,他私地下悄悄地骂老师“死三八"。那个时候农村连电视都不多,更不要说媒体网络了,根本无从了解三八的含义,但从骂人者的恨恨的神情和语气,判定那绝对不是个好词。以致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觉得那是骂人的话。
长大后,看到每天的3月8日,凡是有工作单位的女人,大大小小都有礼品拿,有的还能放半天小假,我才抱着怀疑的态度对三八有个较为正向的看法。
真正了解三八节还是在网络发达之后,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这个节日最早源自美国,1957年的3月8日,美国纽约的纺织和制衣工人上街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微薄的薪水,促成了两年之后,全世界首个女性工会组织的成立。有了这个先例,随后的每年3月8日,都有类似的妇女示威活动。在1921年的时候,共产国际首先在3月8日确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联合国则于1975年首个全球妇女年开始在该日举行庆祝妇女节的活动。
而用"三八"作为蔑视女人的称呼,则和中国南方的方言有关,上海话里有“拉三"“十三点",粤语里有“八婆”“八卦”……最后就发展成了骂女人的专用词——针对举止轻浮、行为乖张、傻乎乎的鲁莽女人,往往在骂的时候还在前面加一个臭或死,代表憎恶的程度。
谁能想到,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竟然和中国骂女人的数字巧合在一起,搞得不清不楚让人疑惑。
明白了节日"三八"的含义,尽可以忽略骂人的"三八"不计,开开心心接受女人专属节日的优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