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这条路,被多少世人感叹!大冰的书中,让我知晓支教原来还有这样一层含义。
首先,问几个问题:你在大学有过支教的想法吗?为何选择支教?你对支教有什么看法?
我有过支教的想法,不过是最底层的一种认知,锻炼自我增加一丝阅历,以此证明自己是能吃苦耐劳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里的一种而已。我霎时脸不自觉的脸红,为自我的想法感到羞耻。原来人无论何时都是自私的,那些地震中冲刺在前线的,不仅有救人,帮人,献爱心的,也有除了献爱心外,顺便参观的,在一些遇难者身边拍上几张相片,录上几段视频,多大一点儿的小事,也不会忘记咔嚓咔嚓留恋。这是救灾志愿者与灾难旅行者的区别。
我想收获一份赞美,即一份满足感,听过太多山村教师的凄凉故事,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匆匆许下愿望,长大以后,我也要去当一个支教老师,种子就这样埋下,一头脑的发热往前冲。支教原来也是打着这样一个口号,宣传一下自己,不乏少数老师是个例外。她们付出自己的一切,服务于需要她的每一个人。我们则仅仅是去索取,自我感动,增添一份故事。
那些偏远山区多么渴望一个爱她们的老师,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带去一份关爱。希望未来支教的老师是带着一份责任涉足,而不是自我利益。孩童的世界是天真的,不要污染了童心。
大冰的言语直白简单,却道破了世间玄机。在这浮华的年代里,静下心来,看看人家怎样做到朝九晚五的生活。舍与得的弃之,嫣然是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