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看那里的风景,再就是品尝当地的美食了。风景我们获取的方式很多,可以身临其境,也可以通过书籍、影像资料等等。但唯有美食需要通过自己的味蕾来感受。这次的苏州行不得不说是一次美食之旅,中国的八大菜系中苏菜是其中之一。尤其对于出生在北方,但血脉里有着强大南方人基因的我来说,到了离祖籍上海最近的苏州来品尝美食,感觉是要认祖归宗了。
苏州的吃是很有讲究的,“不时不食,食之其源”。从这八个字中,就可以看出苏州人对于食材要求的标准是如此严谨。秋日苏州人喜食水八仙。水八仙是江南的传统食物,包括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菰(慈菇)、荸荠、莼菜、菱角八种水生植物。不同的食材在不同的厨师手中会做出不同的口味。我们所住的园子是请来了一位厨艺水平很高的师傅,在苏州这样做私家菜的师傅都有一个很亲切称呼“舅舅”,这里的舅舅不是辈分,而是对师傅的尊称。他就像自家人一样,每天不重样的为我们烹制出最地道的苏州美食。我先把舅舅做的水八仙一一展示出来。红烧茨菇,茨菇,又叫慈姑。外观似一种发芽的芋头,和肉一起红烧是最传统的做法,茨菇的口感介于土豆和芋头之间,软软糯糯。
藕,红菱。藕,我们常吃,但菱角似乎是儿时的记忆了,几十年没吃了。菱角有黑有红,但肉都是白色的,可以生吃,也可以清炒。舅舅今天的做法使之与藕搭配,清炒口感绝佳,味道一流。也称之谓荷塘小炒。
荸荠。荸荠也称马蹄,可以削皮生吃,甘甜爽脆。要么就是各种荸荠烧鸡烧鸭烧肉,舅舅就简单的荸荠炒肉,恰到好处地凸显了荸荠的脆爽和肉的鲜香。
茭白。茭白又叫茭白笋,切片清炒就很好吃,这个菜在我们北方市场常见,我们一般是肉炒,舅舅做的鸡蛋炒茭白还是第一次吃,茭白的清甜融合鸡蛋的香味,不一样的鲜香。
水芹。这可不是生长在水里的芹菜,它是独立的一个物种。水芹不像芹菜一样叶柄中空,有明显纤维,它们更加的柔软。舅舅将水芹与豆芽一起炒不仅保留了水芹的清香味,还讨的一个好彩头“称心如意”。
鸡头米。鸡头米是老百姓对芡实的俗称,在水八仙中最为出名。新鲜鸡头米的时令性很强,一年只卖60天,错过了就只能等来年上市才能吃到。青瓷的碗里,盛着清澈的淡黄色甜汤,洁白圆润的鸡头米潜在碗底,它的口感很奇妙,外皮微弹,内芯软糯,唇齿间别有一番水乡柔情。
莼菜。它跟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那些常见蔬菜不同,它是一种水生蔬菜,也叫水莲、马蹄草、水葵等,是睡莲科植物盛菜的叶子,采摘下来可以供人们食用。舅舅烹制的莼菜昂鱼羹,青白分明,莼菜清香柔滑,鱼羹鲜嫩味美,绝妙的搭配。
来苏州品尝“太湖三白”是必不可少的,白鱼、银鱼、白虾,它们的色泽都呈白色,固以此为名。一味更比一味鲜。他们三件不管是单独作为一道食物还是一起做一道菜肴,都可以称得上是鲜中极品了,舅舅将这三白同一盘内烹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它们原始的鲜味,精致的摆盘同时也让你能品出太湖流域浓浓秀丽的自然风景之美。
清炒河虾仁,每一粒小虾仁都是舅舅精心剥制的,装入盘中,虾仁粒粒晶莹赛珍珠,珠圆玉润,鲜嫩软嫩。吃时配上香醋,小河虾的鲜香味更足。
红烧肉是我们老百姓常吃的荤菜,但在苏州的做法不同于我们北方。上乘的五花肉洗刮净,焯水,以酱油、研、糖、葱姜为调料,先煮沸,再用文火长时间的烧,成品打块上桌。吃时肉香四溢,其肉入口即化。此时如果再配上一碗白米饭,肉油滋润米饭,米粒都显得油光发亮,真是完美搭配。
苏州素有东方水城之称,城内河道纵横,城外湖泊众多。在这里饲养的鸭肉质紧实,肥瘦适中,鲜洁度高。因此酱鸭在当地也是传统的卤菜品种,酱鸭一年四季都可吃,但最宜秋冬食用。此时的酱鸭色泽枣红,鲜肥酥嫩,咸中带甜,香透入味。
在苏州吃鳝鱼简直就是一种享受。鳝鱼的做法有很多种,烧鳝鱼,鳝鱼丝羹,炒鳝段等等。但在苏州最经典的做法还是响油鳝糊,以新鲜鳝鱼作为原料,把当天宰杀的鳝鱼切成段儿后,放入佐料,爆炒。响油鳝糊是因鳝糊上桌时让食客目睹热油淋入盘中噼叭作响而得名。油润不腻,新鲜可口。
猪油糕,记得小时候在邻居家吃过,甜甜香香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猪油是先用糖腌制,然后糯米粉和梗米粉按一定的比例调和,这样蒸出来的糕才能软硬适中。蒸猪油糕有点像蒸八宝饭,在蒸屉上放上和好的米粉,在铺上一层大枣,各种果仁。蒸好后倒在案板上切成块状上桌。趁热食用香甜软糯,枣香四溢。
油爆河虾,是苏州非常有名的一道菜,虾一定要用青壳河虾烹制,貌似家常菜,但能做到外酥里嫩,红润发亮,咸甜可口也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今天舅舅就让我们品尝到了最好吃的油爆河虾。
炒螺蛳,本来这道菜应该清明节前食用是最好的季节,没想到今天在餐桌上竟然见到了,真是出乎意料。螺蛳的吃法在于一个“嗦”,北方人见到这个菜就会要牙签,吻技越好,你越会吃螺蛳,全凭你的“嗦”技了。
这个季节来苏州食阳澄湖大闸蟹则是餐桌上的重头戏,一只小小的蟹竟能做出哪些花样,且看舅舅的手艺了。醉蟹,以前吃的醉蟹都是生的,而舅舅做的是将蟹蒸熟,然后再用花雕酒醉熟蟹。食之口中,细细品味,除了浓浓的酒香裹挟着蟹的鲜香,感觉肯定还有很多辅料,再品上一口黄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毛蟹炖黏糕。毛蟹对半切开,熬制浓汤,任何调料都没放,只有一点点盐。经过慢慢的熬制,蟹黄的油脂也随之溢出,放入汤里的黏糕借此吸足了蟹的鲜香之味。在这秋冬的季节喝上一碗,温暖了全身。
芙蓉蟹斗。这道菜可是看功夫,首先要将蟹蒸熟,以蟹壳为容器,将调制好蟹膏、蟹黄、蟹肉放入蟹壳,上面再覆盖上雪白的蛋泡,色香味俱佳!
蟹膏酿豆腐。这道菜就是将嫩豆腐掏出一个洞,然后将半透明的蟹膏和金黄的蟹黄交织相融其中,隔水蒸熟。软嫩的豆腐携载着叠金交玉的蟹膏体端上餐桌,真是不忍心下筷。
蟹肉夹馍。从形状来看这道菜和北方的肉夹馍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有于夹的食材不同,口感可是大相径庭。蟹的鲜香与馍的麦香搭配起来,相得益彰。
蟹粉小烧卖,每只烧卖小如金橘,外形束腰,立直如花,小巧玲珑。蟹粉肉末拌和为馅心,一个烧卖要整个塞入口腔内,其内的汁水是最精华的部分。
这一道道蟹品,似乎还不足以表达园子主人的好客之情,最后一大盆清蒸大闸蟹端了上来。每个蟹头都是五量或以上,蟹的级别是以重量来衡定的。犹如买宝石,差之毫厘,价差千里。我们同常在市场上买到的都是在三到四两之间,很难买到五量以上的。此时正是吃蟹的黄金季节,母蟹膏色泽黄亮味浓郁,公蟹膏色泽淡黄味绵鲜,蟹脚肉紧实甜美。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大闸蟹。
在苏州如果说吃蟹有季节性,那么有一种食物却是苏州人天天不离的,那就是面。不要以为吃面是北方人的专利,苏州曾以518种浇头创世界纪录,苏州人吃面比北方人还厉害。吃面先吊汤,对于一碗正宗的苏式面来说,吊一锅好汤便成功了一半。苏式面的汤分红白两种,红汤加酱油,白汤则不加。白汤面一般夏天吃,到了冬季大都吃红汤面。
苏州面的浇头也是很有讲究的,是要双浇、三浇还是四浇,则完全看个人爱好。我们在太湖边上一家著名的网红十八浇面馆体验了一下。顾名思义,这家店有十八种浇头,我就要了四浇。猪小肠、银鱼炒鸡蛋、菜心、肉末炒雪菜。刚开始看着这一碗大杂烩似的浇头,担心会不会串味?吃开后,疑虑完全打消,反而有一种递进式的味觉享受。苏州人每天的生活就是从一碗面开始,面的味道就是苏州的味道。
短短的五天,很难尝遍苏州的美食,无奈胃只有一个。在此也非常感谢舅舅的厨艺,我只是潦草简单的记录一点舅舅的菜品,看一下我们的早餐,你就能想象出舅舅每天是怎样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出不重样的美味。
这是北京姐姐的记录,苏州不仅仅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苏州的食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这也许是我再来苏州的最好的诠释,愿苏帮菜的特色风味,安然于时光里,在岁月中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