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坐在办公室里,看着那些努力工作的老员工,就不禁有些羡慕,他们已经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们一定不像我现在这么迷茫,他们一定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吧。
很惭愧也很讽刺,我在一个岗位坚守快一年,却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份工作跟预期不一样,但又没有勇气辞职,崩溃的是,就算离开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于是我就以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半年多。
有时想想,迷茫这种事情,本应该在大学就完成,现在出社会了再纠结自己喜欢干什么成本有些大。但回头想想,我在大学里的时候也不是对自己的未来毫无规划,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罢了。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有些东西,只有真真切切地经历了,才能想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或者适合。或者说本以为自己想要的是这个,入行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想要的是另一个。总之,就算之前计划再好,也有可能会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打乱,使计划无法正常进行。
我觉得每个人应该都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想法吧。比如你喜欢拍照,作品也常常受到好评,原本想好摄影只作为业余爱好的,但在某一天你可能会突然想辞职去做一个全职摄影师;又或者你本来下定决心不管这份工作多么累多么辛苦,都会坚持下去,但你发现每天的加班都是无用功,所有的苦和累对你的职业发展其实没有帮助,可能突然有一天你就不想干下去,想换份工作了。有些人称这些想法为“心血来潮”,不值得为它们做出行动。可是这些“心血来潮”,是因为我们还年轻,因为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啊。一个对生活没有热情的人,才不会在乎自己做什么工作,也不会在乎是否热爱它。
长辈们常常劝我们不要动不动辞职,再怎么样也要干满一年之类的,我倒觉得只要自己想清楚了就好。我认为刚毕业这几年,“工作太累”,“同事不好相处”,“老板太抠门”,“公司环境不好”这几点都不应该成为辞职的理由(当然实在觉得这公司变态也没必要忍),“看不到未来和方向”才是理由。环境艰苦,你还是可以积累经验,还是走在正确的方向,大不了过几年真的忍受不了外在环境了,而此时你也有能力有资本跳槽了,再纵身一跃。但如果你觉得此时做的工作与你的未来职业发展无关,或是毫无帮助,那你还犹豫什么呢?当然也不可太过理想化,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比如,全职摄影师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是否了解过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否真的具备那个能力,若没有,你将如何努力,为此舍弃的东西是否值得。总之,想清楚,然后follow your heart,不要害怕尝试,害怕改变。
哪怕一切从头开始,也永远为时未晚。
特别不喜欢看到那些类似“人生就像一盘棋,一步错步步错”之类的话,让人看了无比消极,徒增焦虑。最近有个很火的视频,老师告诉学生,20多岁找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子,十年之后安定下来,人生从此定型。但有个学生的反驳演讲,让所有人沸腾。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可能,没有必要让别人打乱自己的时钟。所以,不必常常跟同龄人比较,peer pressure带给我们的往往只有焦虑和丧。要相信自己啊,有梦想总要放手一搏吧。你的人生永远不会定型,随时等你去塑造。每个人节奏不同,你比别人晚了几步又怎样呢,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都还不知道呢。喜欢金兰都教授在书里写的那个比喻:人生不像跳远,一跃定输赢,而更像跨栏,需要跨过一路的道道障碍,跌倒了也可以站起来。要相信人生有无限种可能啊。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你经历的所有事情,做的所有选择,都有存在的意义,你所有觉得不值得的事其实都是值得的。某种意义上,你并没有落后于任何人。
迷茫和摇摆,那是因为正值青春啊。
很多人在他们20几岁的时候最大的难题就是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我觉得这很正常也很应该。毕竟人只活一次,如果花很多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岂不是很亏。但我却曾经因为自己的迷茫和摇摆而感到羞耻和焦虑,害怕前辈说我做事没有毅力,不懂得坚持,害怕人家已经功成名就我却又回到起点。后来我才慢慢想通,迷茫和摇摆是青春的常态,使我们感到彷徨和动摇的诸多烦恼,正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我们要做的,就是遵从内心,考虑清楚,然后做出选择。因为我们正值青春,所以才会拼命想要去改变和争取,我们不断摇摆,想要给人生一个最好的轨迹。
我们可以迷茫,可以摇摆,但尽量消除焦虑吧,要么过好当下,要么勇敢做出改变。无论最后如愿以偿或是被现实打败,我觉得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老的时候我们会笑着说“我年轻那会儿可真会折腾啊!”,但决不会懊悔自己没有为理想做出一点点努力。
其实理想是一个魔咒,如果你只是把它放在一旁,它就会一直折磨你,直到有一天你捡起它,为它牺牲很多,那么最终实现或是丢弃,它都会放过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