跺脚,是整个脚底面水平落地,利用大地的反作用力来冲击整个腿部,从而使整个腿部的微循环通畅。这个作用力通达整个腿部,甚至全身。
跺脚的要点:全身放松。
跺脚的轻重:循序渐进,从轻跺脚开始,随着地面的反作用力,力度逐渐加大。
【为什么要跺脚】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如果把身体比做一台机器,“腿”就是提供动力的马达。马达不灵了,机器便会老化、运转不良。
人老后,怕的就是腿脚不灵。腿部气血不足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轻者腿部抽筋、酸胀无力、走路缓慢。重者会影响腰部,出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静脉曲张、关节疼痛、半月板损伤等器质性病变,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腿部微循环障碍造成的。
坚持跺脚,利用大地的反作用力,冲击腿部气血有障碍的地方,打通腿部微循环,气血通畅后身体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跺脚过程反应】
跺脚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反应。跺脚的时候,整个脚底与大地相碰撞。开始时是整个脚底疼痛,慢慢的变成几个点疼痛。接着是脚踝疼痛、小腿肚子疼痛,直到膝盖疼痛。有时会震得整条腿的后面大筋疼痛。
疼痛的感觉是由下慢慢往上走,冲击的力度,从脚部慢慢渗透到小腿、膝盖、大腿,慢慢的延伸到腰部。在疼痛的同时,脚底会有一种温热感,温热的感觉也会慢慢的从脚底渗透到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腰。这时腿部的微循环已经基本打开,腿部的温度也会上升。
这时继续跺脚,让这个大地的冲击力一直往上走。
它会慢慢的往上走,一直冲击到整个脊柱,乃至到头。如果头部微循环不畅通,那么头部就会有震动疼痛的感觉。一直让头痛的感觉消失掉,头部的微循环也开始畅通。这时,继续跺脚,就能够感觉到双手也有被震动的感觉,就像过电一样,全身有通透的感觉。当跺脚到这种状态的时候不要停下来,继续跺脚。内脏也能够被震动到,肝部有疼痛、闷胀的感觉;胃部有难受、恶心的感觉;胸部有憋气的感觉。这些感觉完全消失掉后,身体达到真正通透的状态。至此跺脚告一段落。
当然,在跺脚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性就能做到这种程度。这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来。坚持跺脚,80%的慢性病都能得到改善。
【跺脚主要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
人体中的循环畅通非常重要。中医认为,人体百分之八十的疾病,都是因微循环系统受阻造成的。微循环不通造成血液滞留,无法将毒素排出体外,就容易引发各种病症。跺脚的时候,促进了血液循环,毒素便不会堆积。血液畅通则百病不生。
2、消闷气
脚底有着“消气穴”,比如太冲穴。它是肝经上最为重要的穴位,有补虚泻实的双向作用。经常跺脚,可以震动穴位,有助于平息肝阳,跺走身体闷气。
3、辅助纠正驼背
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通过刺激脚后跟就可以拉伸肌肉,有效的纠正驼背。
4、缓解小便不畅
小便不畅,可能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而脚背外侧即是膀胱经所循行之处,如果坚持跺脚就可以使膀胱更加健康。
5、缓解压力
脚与大脑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经常跺脚可以有效改善脑部的气血循环。平时感到压力大、心情烦躁的人士可以趁闲暇的时间,一边跺脚,一边进行深呼吸,缓解紧张的精神压力。
6、补助肾气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跺脚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穴位。随着年龄增大肾气就变得虚弱,往往有怕冷畏寒、足部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跺脚可以补足肾气,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
7、缓解手脚冰凉
中医中有个词叫阳随阴降,跺脚可以把气往下引,跺完脚后,脚上热乎乎的,气血下行了,血液流动更快,所以手脚冰凉的问题就解决了。
8、预防中风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肾经而下归于足底,如果出现面红、头晕、手足发麻、血压升高明显等中风先兆,这时及时地预防。跺脚可以潜阳,引火下行,有效预防中风。
9、防止静脉曲张
跺脚是很好的有氧运动,能让血液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脚底有很多穴位,跺脚可振动、按摩并打开这些穴位。
【跺脚注意事项】
1、跺脚的强度、次数、力度等,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太过剧烈的跺脚会伤及膝关节,尤其是对骨质疏松的退休族而言,不适宜太过剧烈的运动。
2、身体不适或者腿有炎症时勿跺脚。
3、做完锻炼后,一定要做腿部肌肉的放松练习。例如搓揉腿肚法,双手手掌紧夹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即可。
【平脚跺和踮脚跺】
丁老师:踮脚跺针对脊髓,平脚跺针对全身。
洗髓功,也叫蹾脚跟(踮脚跺)。
双脚跟抬起,抬到不能再抬,身体放松,自由落体向下蹾。
洗髓功,震动全身,震动脊髓,修复脊柱,生髓补血强肾生津,疏通全身。
可以在家做,不穿鞋。每次20分钟以上。
(图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