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那么多,却没有成功?
从学习到成功是一个很长很长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只有做好每一步,才能走向成功的巅峰。如果只做了其中的一环,就希望达到结果,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学习那么多,却不成功,是因为我们不懂这整个链条。
这个链条包括:
- 学习新知识,
- 用所学的知识建立工具模型,
- 用工具模型培养思维意识,
- 用思维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 良好的习惯形成人的性格,
- 性格决定人的行为,
- 行为导致成功。
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上包括学习、工具、思维、习惯、性格、行为、成功。如果一个人认为学习就可以导致成功,只是在第一个环节上下功夫。距离最后的成功,还有很多的环节没有做。
我们来解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01 学习。
学习新知识可以带来快感。新的知识刺激到我们大脑的时候,大脑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这种新鲜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看新闻刷手机,看抖音的时候能感觉愉悦,因为不断展现出新的东西给对大脑进行不断的刺激,产生一种愉悦感。
所以,学习不能感觉到愉悦就觉得是有收获了,愉悦感是新知的第一步。
有些人到这一步就停滞不前了。
02 知识转化为工具模型。
比如,学习五环学习法。学习分五个步骤:学,思,做,想,赢。这就是一个工具模型,有了这个模型,每一次学习都按照这个工具来做。
再比如,学习一个心理学知识:一个人难以改变是因为难以离开舒适区。那么就建立一个工具模型:舒适区、维持舒适区的行为、维持行为的认知、认知的根源。有了这个模型,就给自己的改变的想法做一个画像,知道这个改变针对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难。
工具模型会指导自己未来的行动,当生活中再一次相同的刺激来临的时候有一个固定的应对方式,固定的模式来对应。
03 工具模型组建思维模式
形成固定的工具模型的时候,就会培养我们自己的思维意识,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每件事情,都有针对他自己的思维的方式。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思维不同的事情。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只是以不变应万变,用同一个思维模型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这显然是不对的。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色期待要求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工作中的思维和在家里生活的思维是不同的,侧重点不一样。
不同的思维对应不同的工具模型。把这些工具模型组合起来就是一套思维模式。思维就是一个个工具模型的叠加。
04 思维形成习惯。
习惯就是坚持和重复。当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建立好以后,经常的重复这个思维模式,就会养成习惯。习惯了以后做这些事情就成为一种自动的行为,自动的行为会节约能量。
比如说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习惯会带领你自动的开启工作程序。如果你没有形成这种习惯的话,每次开始之前都会为启动行动而耗能。琢磨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办。会花大量的精力在准备工作上。
更糟糕的是每次的思维方式可能不一样,不能达到积累的效果。如果思维是混乱的,习惯也是混乱的。只有培养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以后你的习惯才能可能固化,才能可能递进、成长、迭代。
05 习惯养成性格
习惯的多了,就养成了固定的性格,为人处事、看待世界和对外界的反应都是相对固定的、成型的。性格是稳定的,就可以对它进行改变和升级。性格是一个人的核心观念,是基础。核心稳定了,建立在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才能稳定。
06 性格决定行为。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性格是坚韧的,做事就是持之以恒的。性格是灵活的,行为就会与时俱进。如果性格是僵化的、固守的,行为就会是守旧保守的。
如果思维是混乱的,习惯是朝令夕改的, 性格也会不稳定的,基础不稳定,楼层就不会稳定。
07 行为导致结果。
这个不用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聚沙成塔。所有的成绩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性格稳定,习惯良好,目标明确,每一次的行动都会促成走向未来的成功。
最后总结一下:
学习、模型、思维、习惯、性格、行为、成功。
成功七步你走了多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