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位同学,身材苗条,五官立体,每日妆容精致,衣着时髦,是我们学院妥妥的女神。她原是我室友,后来嫌寝室太小,便在家属院租了个房,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她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便是“人活一世,必须精致”。的确,看她的朋友圈,晒的要么是阳光慵懒的午后咖啡厅,要么是健身房里腰瘦腿长的自拍。她的家面积不大,但也是咖啡机、小烤箱、三百六十度环绕音响俱全。在我还涂着“学生党平价”护肤品的时候,她已是体验遍各大品牌的美妆博主了。
但也只有我们同寝室的知道,每个月底,她卡上的生活费永远不会超过两位数。
我其实不太能够理解这种精致。为了精致而差点吃不饱饭,真的有必要吗?
-----
忽然想起我的姥姥。一个穷却精致的乡下老太太。
姥姥不识几个字,但很会过日子。这种“会过日子”并非那种十分节俭的生活习惯,而是她很会从柴米油盐中寻找情调。
春末百花凋零,姥姥便拿着竹匾将地上的落花收集起来,还要特地找那些香气清淡好闻的,馥郁浓烈的不要。待阳光明媚的天气,便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点小香炉时,在香炉上放个铁网,把花瓣铺满,便是个熏香了。步入室内,淡淡的花香弥漫,沁人心脾。虽是小瓦房,却格外的舒服。
过节时子女们回到老家吃饭,姥姥一大早便要起来准备。饭菜倒也不过那么几样,菜肴之外的心思却花了不少。比如凉拌鸡丝旁会有朵胡萝卜雕成的小花,每个人面前都有个用牙签穿着竹叶做成的筷架,残渣盒叠成一只只小船样儿。问姥姥哪里想来这些的,她就乐呵:“电视里看来的!”
姥姥除了看电视,生活里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她就自己用废纸剪了一叠牌,纸牌的头尾各画圆点计数,然后通过各张牌接龙来算点数,有点像我们扑克牌里头玩的“二十四点”。游戏很简单,但姥姥自个儿玩的高兴。没事儿就拿出来排几轮,说是经常算算防止老年痴呆。
-----
你说我的姥姥富裕吗?她的物质生活甚至还不如许多普通人,也不懂时尚,但却将粗茶淡饭过出了岁月静好般的优雅来。
从前,我觉得穿着AJ很酷,也曾幻想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后来我才发现,许多事情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为了假精致,涂抹着自己支付不起的口红,为了做给别人看,穿着并不舒服的紧身衣。为了变苗条,硬是把自己整成营养不良。
后来才明白,精致原来要建立在生活之上,若是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所谓精致最终也成为了空中楼阁。有的人宁可透支生活费,买来昂贵的化妆品,用透支未来的方式换取一时的伪精致,只会越走越累。
我更羡慕我姥姥那样,将枯燥的生活过成一种享受,而不是做给世人看。
生活家不一定要用很昂贵的器物。活的精致与否,与身份高低并没有必然关系,与文凭高下、知识的累积也没有关系。他们看似拥有的很少,实则精神世界很充盈。
这让我想起《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家道中落时,她与丈夫只能喝粗茶。芸娘便用纱布包上粗茶,取朵荷花包上,第二天将茶包取出,如此粗劣的茶叶也能喝出清雅的荷香。
若是仅仅将精致生活定义为仪式感,去星巴克喝杯咖啡也要发张朋友圈,那样的伪精致总归是徒劳的。别人的点赞膜拜,换来的只是一时的虚荣,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会不会用刀叉吃牛排,会不会跳华尔兹,顶多算是一种仪式中的高贵感,内心的精致和仪式关系不大。仪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长年累月的精致,靠的更是灵巧的心思,这才能真正化腐朽为神奇。
生活家绝不会追求表面上的虚荣,让别人觉得“你瞧,我过的多好”,他们追求的是过得舒心,不管你看不看得见,我有我的小日子。他们是将生命活出了质量,将生活品出了滋味,将精致作为一种态度,即使穷困一时,也能够拥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