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工作,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你会发现身边有些人忙碌不堪,有些人看着很是悠闲。造成这种现象的一方面可能是源自于每个人生活上的琐事不同,另一方面可能就与每个人的时间管理有关。作为一个在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能把自己的时间高效利用的职场人士,在读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关于柳比歇夫时间统计管理法和碎片化时间利用之后,做了一个自我理解上的框架总结。
第一,时间管理的本质是高度自律,而要保持高度自律必须找到一个对自己而言伟大的目标作为动力。
只有拥有伟大目标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浪费时间的可耻。没有目标,只是一味的靠着身边自律的人“打鸡血”,最后依旧只会是放弃一途,书上说“一个人放弃了自己,往往是从生活上失去了自律性开始的”。
另外还需申明一点,这也是在别的地方学来的。“别再把迷茫挂在嘴边自我安慰,人不是有了方向以后才能全力以赴,而是因为全力以赴才能找到方向。”以前我有多少次想着不知路在何方,把迷茫当作自己意志消沉的借口,直到听到这句话,一切都豁然开朗,以前的逻辑本就错了,所以也是很感谢写这篇文章的人和行动派的分享。
第二,柳比歇夫把自己的一生时间当一个整体框架来利用和规划,我们做不到,可以从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这样的时间逐步开始学习规划,可以借助是类似教学日历的格式或者其他格式,把时间高度单元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有了规划,就能把一个伟大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可以看到的步骤,每天推进一点点。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时常调整。
第三,如果只是记录时间清单,没有多大用处,柳比歇夫做了两个细微调整:一是找到了时间管理的目标——以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长度有没有达到四小时判断当天是否达标;二是发现大量的碎片化时间。
这点很值得我参考,我也做过时间规划,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可能就跟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