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
秦朝灭亡了,站在这一历史时刻的画外,我仿佛不知所措,又好似无动于衷。有点不相信事情发生的如此迅速,结果难以相信。一个强大的帝国瞬间土崩瓦解,梦想刚刚开启就被打入了泥泞的沼泽,还没有反应过来寻找问题的原因,就已经死了。是那个雄心勃勃的秦始皇计划不周,还是胡亥、李斯、赵高这帮蠢货祸害了帝国,是张良和项羽那些六国遗民的仇恨,还是陈胜吴广走投无路的义举,还是秦帝国因之兴盛的法家大棒,是刘邦韩信之流趁乱牟利之心,这些原因招招致命,好像让秦王朝不得不亡,但为什么如此之快,不给他以警示、反省、改过的机会呢?
其实警示和机会都曾给过,只是当事人没有领悟、心存侥幸,才会走到土崩瓦解、令人扼腕的地步。
推翻秦王朝的人我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如陈胜吴广这些底层民众,他们确实因为秦王朝的暴政走投无路,揭竿而起,为了一条生存的道路被迫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在他们思想里但凡能够吃饱穿暖、有家庭归宿,是绝不会与国家抗争,走上一条只有起义成功,否则葬身野外的不归之途。从内心深处去看,他们是不想去变革的,甚至认为变革对于他们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他们是被迫走上反抗起义的这条道路。而另一类人是刘邦、韩信、项羽这类的流氓,反而是这类人利用了那些底层民众的无知、愤怒,窃取了他们的战争果实。他们并不是起义的主流,只是站在暴乱之外,当看到有利可图时,才涌入这股潮流推波助流,眼光时刻盯着利益,并最终摘取胜利果实的人精。
在这个短命的朝代中,我看到了3种人,一类是普通民众,他们占绝大多数,他们追求稳定,排斥变革,不到迫不得已绝不会与国家、法律相冲突,走上起义暴乱的道路,一类是思想机敏,眼观天下,随时准备跳上潮头的快船,攫取胜利果实。第三类人就是原先的既得利益者,仍然沉浸在过往的成功的喜悦之中,即使遇到问题,也不想变革、顽固维护旧制度的人,但是他们毕竟只占少数,无法与大多数人和时代潮流相抗衡,只有被历史抛弃的命运。
在秦末的农民起义运动中,最后成为刘邦和项羽两支队伍的角逐,其实这两人差不多相像为一类人,都是贪图富贵,善于钻营牟利之徒,只是刘邦比项羽年长几岁,更有城府,能够容人和接受他人的建议,而项羽因为年轻,性格残暴,在两人相持当中,逐渐失了了人心,将自己一步步逼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而让刘邦最后摘到了这场农民运动的桃子。
作为一个普通人当然希望向大多数人一样走一条平凡普通的道路,遵纪守法、考学工作、成家立业,最后平淡地走完自己一生,但是有时候历史不允许你这样平安顺遂,比如瘟疫、战争、失业,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只能与时代的步伐一同前进。世界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聪明机敏,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能够把握历史的潮流,站在那些大多数人的肩头摘得胜利的果实。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去做那类思想僵化,不懂得变化,与时代运动相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