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尽》

偶然间刷到抖音博主推荐了一本书,夸赞它是如何的优秀,不读一遍,简直就是落后。

我翻看了评论,大家都在夸这本书有格局。对于女性成长很有帮助,于是,果断在拼多多下单。

首先吸引我的是简介,这是一本回忆录和自传。作者是英国人。家族有长寿的基因,她本人也是101的高龄辞世。76岁退休,89岁的时候开始写这本书。

中国人向来推崇长命百岁,认为一个人能活到一百岁就是上帝的恩赐,福报的积累。随着人们逐渐看淡生活,不愿意再年老的时候还忙忙碌碌。对于长寿就削弱了很多期待。

可作者不同的是,她这一生都是完全为自己而活。快乐,随心的活到寿终正寝。没有负担没有羁绊,纯粹是为了取悦自己而生活。

她十五岁遭遇未婚夫的背叛后,就看透了婚姻的本质。还没来得及踏入婚姻的大门,就扬长而去。终生不婚不育。本来在40岁偶然间怀孕后,想着借此当个妈妈体验一番。意外流产后,没有伤心,反而快乐。因为她发现,对于当妈妈这件事,她没有很热忱。反而禁不起这样的名头。

她认为跟男人在一起不如一个人自在,一个人的独处才能让她感受到完整的自己。

如果是她老年看开世事,轻飘飘的总结,这本书就没有震撼人心的必要了。这些观点和做法,早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践行。我除了惊叹,再次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性。

身为新时代的女性,总是向外寻求安全感,曾经憧憬过婚姻和生育。可我深深知道,婚姻和生育这两件人生大事并不属于我。把我困在鸡毛蒜皮的围城里,让我围着柴米油盐和尿布奶瓶转,我会死的快一些。

看完作者的自传后,我为自己曾经的幻想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解释:瞧,人家不婚不育过得多滋润。永远属于自己的灵魂。可见,婚姻和生育真的不适用于每个女人。

作者不仅有超时代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爱自己的路上更是走到了极致。

虽然没有婚姻,但是一直不乏性伴侣。她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认,直到老年,对于性爱依然保有热情。

在中国,一直谈性色变。没有人敢直白的承认自己对于性爱有向往。哪怕体验到了高潮,身体意识被唤醒,嘴上也不敢说出来一句真话。害怕被人误会不正经。老年人更是被扼杀了性渴求,一旦说出来或者表现出来,就会被冠以“老不正经”的称号。

就连夫妻离婚被问以原因,都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合适”。其实不合适就是指房事不和谐。

朋友中有两对离婚的中年夫妻。一直纳闷,看着好好的,怎么就离婚了?问了半天才找到答案,原来归根结底都是性的不和谐。可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又过于羞耻。只能掩盖。一对是妻子认为丈夫的性爱过于粗暴,让她有被强暴的不尊重感;一对是夫妻两个人已经很久没有性爱了。

关于这点,作者在书中也有提及。

不牵扯婚姻生活的恋爱关系,关系结束的标志就是性爱的终结。一旦两个人身体不再密切结合,心理上自然就越来越远。两个人就会心照不宣的分手。体面的为恋爱关系,画上一个标志的句号。

在婚姻中,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哪怕不再做爱没有了性的联结。但是还有家庭责任和孩子的羁绊,那么多年的生活习惯也不是轻易就能被打破的。因此离婚就是个麻烦问题。没有干脆利落的解决办法。

作者把男女关系看的很简单纯粹。她就是为了取悦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快乐。哪怕自己年纪大了,哪怕对方是已婚男人。她不会被传统道德感约束。

她在谈及自己和巴里的婚外情时,没有羞耻没有难堪,甚至轻描淡写的说道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已婚男人了。不得不让我瞠目结舌。

约定俗成的价值观里,大家都会同情被背叛的女人,对插足的第三者持以鄙夷不屑的态度。如果有道德感的第三者,还会有愧疚心理跟羞耻感。大概这就是东西方的思想差异。作者毫不在意的口吻,着实让我惊叹大英帝国的思想超前。

但是作者不拘泥于俗套,她没有嘴上高举真爱的旗帜长篇大论。跟琼瑶似的传输出来的价值观就是:“在爱情里,不被爱得才是第三者”“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可紫菱失去的却是爱情”等等。作者表达的观点很明确,你情我愿,巴里需要她的身体,她也需要巴里。她们只是身体的结合,她从来没有想过取代他的妻子。甚至她害怕成为他的妻子。

她只想和他保持一段纯粹的恋爱关系。婚姻生活不适合她,哪怕那个人是他,她也不愿意。

她亲情观也让我吃惊不小。

本来是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方便,就选择两地跑。结果发现两地跑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让自己的身体过于疲惫且缺乏独处的享受。于是,就自然的选择了“自私”缩短一周一次的照顾变成两周一次,再后来次数就更加少了。

看着母亲临终的痛苦模样,她一边希望母亲可以抗过来,一边又希望母亲就这样离开也挺好。

连她自己都在向往:人可以没有痛苦的尽快死。不必在病床上躺的奄奄一息,没有尊严的等死。不必遭受病魔的摧残,变得人不人鬼不鬼。可她深知,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幸事。死的时候少些挣扎,不必被折磨太久也是奢望。

既然决定不了的事,就不再去想。她想的很开。接着又去享受接下来的生活。

这本书看了将近一半,老实说,对于女性的成长是一种觉醒还是一种挑战都因人而异。有的女性可能觉得真是一本奇书,完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没有想到大洋彼岸的女人还能这样活。有的女性可能觉得离经叛道,宣扬的三观不够积极向上,过于刷新她们目前的认知了。

这本书就是英国---戴安娜·阿西尔的《暮色将尽》。

套用南怀瑾先生解说《庄子》的题记: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自觉圣智,

                                  方得人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